第157章 惊蛰细理
关灯
小
中
大
陈砚去了城外的义学。
几十个孩子正坐在院子里读书,朗朗的书声混着春风里的花香,格外悦耳。
教室的墙上贴着新画的农事图,有耕地的、播种的、收割的,色彩鲜亮。
走到一个写字的孩子旁,见他正描红“农”字,笔画歪歪扭扭,却很认真。
“这个字要先写横,再写撇折,就像种地要先耕地再下种。
”陈砚握着他的手示范,孩子的手心有些汗,却握笔很稳。
先生在一旁笑道:“这孩子家里是种地的,对农事的字特别上心。
”陈砚点头:“明天让农官来给孩子们讲讲种地的道理,书本结合实际,学得更快。
” 掌灯时分,陈砚在灯下核对外藩的农产交换清单。
西域的苜蓿种子装在陶罐里,标签上写着“亩产千斤,可作饲料”;东瀛的桑苗用湿布包着,还带着新鲜的根须。
忽见其中有包棉花种子,标签上写着“可织布,产量高”,便问:“这是哪里来的?”礼部主事连忙回话:“是西域使者带来的,说在他们那里长得好,不知咱们这儿能种不。
”陈砚拿起一粒种子,放在指尖捻了捻:“让农官在试验田试种几分地,记好生长情况,若是能活,明年就在北方推广,百姓们就能多些织布的原料了。
” 三更天时,窗外传来春雨的淅沥声,打在窗纸上沙沙作响。
陈砚放下笔,见案头的茶还温着,碧螺春的茶香混着春雨的湿气,格外清新。
她想起农田里农夫的笑脸,义学孩子们的书声,还有新试种的种子,嘴角漾起暖意。
治理天下就像耕种,只有细心照料,按时劳作,才能有好收成。
这春雨滋润着大地,也滋润着百姓的希望,想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天快亮时,雨停了。
陈砚推开窗,见远处的田野被春雨洗得格外青翠,农夫们已开始下地春耕,牛蹄踏着湿润的泥土,发出轻快的声响。
再过些时日,田地里就会冒出嫩绿的禾苗,像无数个希望在生长——就像这悄然到来的春天,不必轰轰烈烈,却自会带来生机与收获。
喜欢明朝的名义请大家收藏:()明朝的名义
几十个孩子正坐在院子里读书,朗朗的书声混着春风里的花香,格外悦耳。
教室的墙上贴着新画的农事图,有耕地的、播种的、收割的,色彩鲜亮。
走到一个写字的孩子旁,见他正描红“农”字,笔画歪歪扭扭,却很认真。
“这个字要先写横,再写撇折,就像种地要先耕地再下种。
”陈砚握着他的手示范,孩子的手心有些汗,却握笔很稳。
先生在一旁笑道:“这孩子家里是种地的,对农事的字特别上心。
”陈砚点头:“明天让农官来给孩子们讲讲种地的道理,书本结合实际,学得更快。
” 掌灯时分,陈砚在灯下核对外藩的农产交换清单。
西域的苜蓿种子装在陶罐里,标签上写着“亩产千斤,可作饲料”;东瀛的桑苗用湿布包着,还带着新鲜的根须。
忽见其中有包棉花种子,标签上写着“可织布,产量高”,便问:“这是哪里来的?”礼部主事连忙回话:“是西域使者带来的,说在他们那里长得好,不知咱们这儿能种不。
”陈砚拿起一粒种子,放在指尖捻了捻:“让农官在试验田试种几分地,记好生长情况,若是能活,明年就在北方推广,百姓们就能多些织布的原料了。
” 三更天时,窗外传来春雨的淅沥声,打在窗纸上沙沙作响。
陈砚放下笔,见案头的茶还温着,碧螺春的茶香混着春雨的湿气,格外清新。
她想起农田里农夫的笑脸,义学孩子们的书声,还有新试种的种子,嘴角漾起暖意。
治理天下就像耕种,只有细心照料,按时劳作,才能有好收成。
这春雨滋润着大地,也滋润着百姓的希望,想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天快亮时,雨停了。
陈砚推开窗,见远处的田野被春雨洗得格外青翠,农夫们已开始下地春耕,牛蹄踏着湿润的泥土,发出轻快的声响。
再过些时日,田地里就会冒出嫩绿的禾苗,像无数个希望在生长——就像这悄然到来的春天,不必轰轰烈烈,却自会带来生机与收获。
喜欢明朝的名义请大家收藏:()明朝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