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小暑顺安
关灯
小
中
大
能多收两成!”陈砚走到玉米秆旁,拨开叶片看了看玉米穗,颗粒饱满:“追肥的豆饼够吗?去年有村子玉米灌浆期缺肥,结的棒子不饱满。
”老农笑道:“够呢,农官早早就送来了,说每隔十天追一次肥,不能多也不能少。
就是地里的蝗虫多了些,啃了不少叶子,撒了草木灰也不太管用。
”陈砚想了想:“让农官组织孩子们去捉蝗虫,捉来的蝗虫用盐水泡了,能当鸡饲料,既除了害又省了饲料。
另外,在地头种些艾草,蝗虫怕艾草味,能挡一挡。
” 转到菜园旁,十几个农妇正忙着采摘茄子、辣椒,竹篮里的蔬菜堆得像小山,紫的、红的、绿的,煞是好看。
一个系着红围裙的妇人见陈砚来了,举起一个紫茄子:“娘娘您看,这茄子长得多好,又大又嫩,炒着吃炖着吃都香!”陈砚接过茄子,表皮光滑:“留种的茄子选个大的,放在通风处阴干,明年播种才好。
”妇人笑道:“记着呢,农官说要选顶端圆的,籽多。
就是菜园的篱笆不够牢,夜里总有些野兔进来啃菜,扎了些树枝也不管用。
”陈砚望向篱笆边的荆棘:“让农妇们多砍些带刺的荆棘,插在篱笆上,野兔就不敢来了。
” 离开菜园时,见路边的树荫下坐着几个歇脚的工匠,正捧着粗瓷碗喝着绿豆汤,碗底还沉着些绿豆。
“今年的官道修得平整,拉料的马车好走多了,”穿蓝布衫的工匠喝了口汤,“就是路边的驿站太少,赶夜路时没地方歇脚,只能在树下将就。
”旁边的人接话:“听说南方有种吊脚楼,建在路边当驿站正好,又凉快又能防蛇虫,就是不知道咱们这儿能不能建。
”陈砚让锦衣卫记下路段——从青石镇到柳林村的官道,长约二十里,回头对小翠说:“让工部的匠人看看,在这段路中间建个简易的吊脚楼驿站,用木头搭建,底层架空,既能歇脚又能避蛇虫。
” 回到宫里,陈砚在御花园的凉亭里遇见朱标,他手里正拿着本《小暑作物管护》,新添的插画里,农人正在给玉米追肥,旁边还画着追肥的时辰表,注着“清晨或傍晚”。
“你看这页改得如何?”朱标指着其中一幅,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书页上,“画师把你说的‘小暑追肥避开正午’特意画出来了,还标了温度。
”陈砚凑近细看,见旁边注着“气温超三十度则不追肥”,便说:“让各州府把这图印在布上,挂在村口的大树上,比纸画
”老农笑道:“够呢,农官早早就送来了,说每隔十天追一次肥,不能多也不能少。
就是地里的蝗虫多了些,啃了不少叶子,撒了草木灰也不太管用。
”陈砚想了想:“让农官组织孩子们去捉蝗虫,捉来的蝗虫用盐水泡了,能当鸡饲料,既除了害又省了饲料。
另外,在地头种些艾草,蝗虫怕艾草味,能挡一挡。
” 转到菜园旁,十几个农妇正忙着采摘茄子、辣椒,竹篮里的蔬菜堆得像小山,紫的、红的、绿的,煞是好看。
一个系着红围裙的妇人见陈砚来了,举起一个紫茄子:“娘娘您看,这茄子长得多好,又大又嫩,炒着吃炖着吃都香!”陈砚接过茄子,表皮光滑:“留种的茄子选个大的,放在通风处阴干,明年播种才好。
”妇人笑道:“记着呢,农官说要选顶端圆的,籽多。
就是菜园的篱笆不够牢,夜里总有些野兔进来啃菜,扎了些树枝也不管用。
”陈砚望向篱笆边的荆棘:“让农妇们多砍些带刺的荆棘,插在篱笆上,野兔就不敢来了。
” 离开菜园时,见路边的树荫下坐着几个歇脚的工匠,正捧着粗瓷碗喝着绿豆汤,碗底还沉着些绿豆。
“今年的官道修得平整,拉料的马车好走多了,”穿蓝布衫的工匠喝了口汤,“就是路边的驿站太少,赶夜路时没地方歇脚,只能在树下将就。
”旁边的人接话:“听说南方有种吊脚楼,建在路边当驿站正好,又凉快又能防蛇虫,就是不知道咱们这儿能不能建。
”陈砚让锦衣卫记下路段——从青石镇到柳林村的官道,长约二十里,回头对小翠说:“让工部的匠人看看,在这段路中间建个简易的吊脚楼驿站,用木头搭建,底层架空,既能歇脚又能避蛇虫。
” 回到宫里,陈砚在御花园的凉亭里遇见朱标,他手里正拿着本《小暑作物管护》,新添的插画里,农人正在给玉米追肥,旁边还画着追肥的时辰表,注着“清晨或傍晚”。
“你看这页改得如何?”朱标指着其中一幅,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书页上,“画师把你说的‘小暑追肥避开正午’特意画出来了,还标了温度。
”陈砚凑近细看,见旁边注着“气温超三十度则不追肥”,便说:“让各州府把这图印在布上,挂在村口的大树上,比纸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