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农器改良(上)

关灯
贞观二年正月末,长安城外官田的积雪刚开始消融。

    李承乾蹲在药田边缘,小手拨开潮湿的泥土查看冬播的当归种子。

    赵老汉扛着直辕犁从田埂走来,犁铧上还沾着未化的雪粒,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殿下,这块地已经翻过三遍了。

    "赵老汉擦着汗,手掌上满是厚茧和裂口,"但这犁实在笨重,老汉和儿子两人一天也翻不完两亩地,官府发的耕牛都在良田那里,我们只能人力耕地。

    " 李承乾站起身,接过那具直辕犁仔细端详。

    犁辕是笔直的硬木所制,转弯时需要两人合力抬起;犁铧是生铁铸造,边缘已经崩了几个缺口;犁箭和犁梢的连接处用麻绳捆扎,显得十分粗糙。

     "老伯,这样的犁在民间很常见吗?" 赵老汉苦笑:"这还算好的。

    村里多数人家用的还是战国时的耒耜,连犁壁都没有。

    "他指着远处几个正在劳作的农夫,"您看,那些人用的就是耒耜,要弯着腰耕作,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

    " 回城的马车上,李承乾望着窗外田野里劳作的农夫,脑海中浮现出前世参观农业博物馆时看到的曲辕犁展品。

    那优美的弧形犁辕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但具体的结构细节却已模糊不清。

     "停车!"他突然喊道,"去将作监!" 将作监的工坊里炭火熊熊,几十名工匠正在打造各式器物。

    监丞见太子驾到,慌忙迎上前:"殿下有何吩咐?" "找最好的木匠来。

    "李承乾解下狐裘,"再取些上好的梨木和现成的犁铧。

    " 很快,三位须发花白的老木匠被引到偏厅。

    李承乾铺开一张素绢,用炭笔勾勒出一个大致轮廓:"诸位请看,孤想改良现在的直辕犁..." 老木匠张顺眯起眼睛:"殿下是想把犁辕改成弯的?" "正是。

    "李承乾点头,"但孤对具体弧度把握不准,需要反复试验。

    " 张顺捋着胡须道:"老朽年轻时见过胡人用弯辕犁,但弧度不大..." "孤要的弧度可能更大些。

    "李承乾在纸上画了几条不同弧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