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农器改良(上)

关灯
曲线,"需要测试哪种最省力。

    " 接下来的三天,东宫偏殿变成了木工坊。

    李承乾和工匠们用硬木做了七种不同弧度的犁辕模型,从微弯到大幅弯曲都有。

    每天傍晚,长孙冲都能看见太子满身木屑地从偏殿出来,小脸上沾着墨迹。

     "表弟这是要做木匠了?"长孙冲打趣道。

     李承乾却一脸认真:"农耕乃国之根本。

    若能改良农具,百姓就能省下力气多开垦荒地。

    " 正月二十八,七种不同弧度的试验犁辕制作完成。

    李承乾命人在皇家庄园划出七块相同面积的田地,准备进行对比试验。

     "这块地土质均匀,正好测试。

    "李承乾对前来观摩的将作监官员解释,"每块田用不同弧度的犁辕耕作,记录所需时间和牛力。

    " 第一块田用的是微弯犁辕,与现有直辕犁差别不大。

    耕作还算顺利,但转弯时仍需稍稍抬起。

     "记录:微弯犁辕,耕一亩需两个时辰,转弯费力。

    "李承乾口述,身旁的书记官连忙记下。

     第二块田用的弧度稍大些,转弯明显灵活了,但耕牛似乎不太适应新的发力角度。

     到了第五块田,弧度最大的犁辕展现出惊人优势——转弯时完全不用抬起,耕牛走起来也格外轻松。

    但问题也随之出现:由于犁辕弯曲过大,犁铧入土角度变得不稳定。

     "看来不是越弯越好。

    "李承乾若有所思,"需要找到最佳平衡点。

    " 经过三天测试,最终确定中等偏大弧度的犁辕最为理想。

    既保证了转弯灵活性,又维持了耕作稳定性。

     二月初二,新的问题出现了。

    李承乾发现,单纯弯曲犁辕会导致犁箭与犁梢的连接处受力过大,容易断裂。

     "殿下,这样不行。

    "张顺指着出现裂纹的连接处,"转弯时力道都集中在这里,用不了多久就会断。

    " 李承乾蹲在地上,仔细研究断裂面。

    他想起前世见过的榫卯结构,突然灵光一现:"如果把直辕犁的犁箭加长,在这里做个活动关节..." 工匠们立即动手改造。

    他们在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