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市井新声
关灯
小
中
大
显影方法,"商旅再不用携重金行路了。
" 李承乾把玩着这张轻薄的"飞钱",敏锐地意识到其价值:"先在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四地试行。
记住,兑付钱庄必须官督商办,备足本金!" 很快,东西两市出现了挂着"大唐通宝"匾额的钱庄。
商人们起初将信将疑,直到几个波斯胡商成功在洛阳凭长安发出的飞钱兑换出真金白银,这才掀起存兑热潮。
晋阳公主从太医署回来,带了个有趣见闻:"皇兄,今日有药商要用飞钱支付购药款,孙爷爷不敢收呢!" 李承乾大笑:"是朕疏忽了。
传旨,官府所属机构一律不得拒收飞钱!" 随着飞钱流通,另一个问题浮出水面——各地物价差异。
精明的商人开始利用这点牟利,导致某些物资囤积居奇。
李承乾召集户部官员连夜商议,最终决定在评市署下设"平准司",当某种商品价格波动过大时,官府出面平价购销以稳定市场。
第一个试验点是盐价。
当江南盐商试图抬价时,平准司立即开仓放售官盐,同时从河东急调新盐。
不到旬日,盐价应声而落,百姓交口称赞。
商业的活跃带动了手工业发展。
工部新设的"匠作院"里,来自各地的巧匠们正在交流技艺。
最引人注目的是陶瓷区——一位洪州匠人演示的"匣钵叠烧法",能使窑炉产量翻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赏!推广全国!"李承乾看过演示后立即下诏。
他注意到角落里几个年轻匠人正在争论什么,走近才知是在研究釉色配方。
"陛下,小人们想烧出波斯那种蓝彩..."领头匠人红着脸解释。
"好志气!"李承乾鼓励道,"需要什么原料尽管提,朕让市舶司优先采购。
" 这番对话催生了日后的"唐青花"。
而在当时,最直接的效果是各地官窑掀起了创新热潮。
八月仲秋,长安举办首届"百工赛会"。
西市广场上,织工比速度、铁匠赛精工、厨子竞刀法...围观百姓喝彩声震天。
最精彩的环节是"新器评鉴"——来自民间的一百多种发明在此展示。
李承乾亲临评选,将"御制金尺"授予最优者。
获得殊荣的是个乡下木匠制作的"风谷机",利用风力扬谷去秕,效率十倍于人工。
李承乾当场宣布由将作监买下制法,全国推广。
其他优秀发明如"连磨水碓自转纺车"等,也都获得重赏。
赛会影响远超预期。
各地州府纷纷效仿,形成层层选拔能工巧匠的机制。
太府寺趁机建立"匠籍",将天下优秀工匠登记在册,按其专长分等授衔。
商业的繁荣也改变了城市面貌。
朝廷颁布的《营造令》放宽了坊墙限制,允许临街开设店铺。
漫步在新拓展的街市上,李承乾看到胡人酒肆旁开着蜀锦庄,波斯宝石店对过是吴越茶坊,一派万国荟萃的景象。
"陛下,近日有商人联名上书,请求拓宽漕渠以利货运。
"京兆尹汇报说。
"准。
"李承乾毫不犹豫,"不但要拓宽,还要在渠畔设堆垛场,建'邸店'供商旅存货歇脚。
" 这项工程催生了长安东南角的"广运潭"——一个集仓储、交易、住宿于一体的大型商业区。
潭边建立的"四方馆"更是成为各国商贾汇集之所,无形中促进了大唐与域外的文化交流。
随着交易频繁,契约纠纷也增多。
李承乾命大理寺编制《市易律》,专门规范商业活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色契"制度——重要交易需立白契(草约)、红契(正本)、黄契(官验),层层把关。
"皇兄,这契书也忒复杂了。
"晋阳公主翻看着
" 李承乾把玩着这张轻薄的"飞钱",敏锐地意识到其价值:"先在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四地试行。
记住,兑付钱庄必须官督商办,备足本金!" 很快,东西两市出现了挂着"大唐通宝"匾额的钱庄。
商人们起初将信将疑,直到几个波斯胡商成功在洛阳凭长安发出的飞钱兑换出真金白银,这才掀起存兑热潮。
晋阳公主从太医署回来,带了个有趣见闻:"皇兄,今日有药商要用飞钱支付购药款,孙爷爷不敢收呢!" 李承乾大笑:"是朕疏忽了。
传旨,官府所属机构一律不得拒收飞钱!" 随着飞钱流通,另一个问题浮出水面——各地物价差异。
精明的商人开始利用这点牟利,导致某些物资囤积居奇。
李承乾召集户部官员连夜商议,最终决定在评市署下设"平准司",当某种商品价格波动过大时,官府出面平价购销以稳定市场。
第一个试验点是盐价。
当江南盐商试图抬价时,平准司立即开仓放售官盐,同时从河东急调新盐。
不到旬日,盐价应声而落,百姓交口称赞。
商业的活跃带动了手工业发展。
工部新设的"匠作院"里,来自各地的巧匠们正在交流技艺。
最引人注目的是陶瓷区——一位洪州匠人演示的"匣钵叠烧法",能使窑炉产量翻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赏!推广全国!"李承乾看过演示后立即下诏。
他注意到角落里几个年轻匠人正在争论什么,走近才知是在研究釉色配方。
"陛下,小人们想烧出波斯那种蓝彩..."领头匠人红着脸解释。
"好志气!"李承乾鼓励道,"需要什么原料尽管提,朕让市舶司优先采购。
" 这番对话催生了日后的"唐青花"。
而在当时,最直接的效果是各地官窑掀起了创新热潮。
八月仲秋,长安举办首届"百工赛会"。
西市广场上,织工比速度、铁匠赛精工、厨子竞刀法...围观百姓喝彩声震天。
最精彩的环节是"新器评鉴"——来自民间的一百多种发明在此展示。
李承乾亲临评选,将"御制金尺"授予最优者。
获得殊荣的是个乡下木匠制作的"风谷机",利用风力扬谷去秕,效率十倍于人工。
李承乾当场宣布由将作监买下制法,全国推广。
其他优秀发明如"连磨水碓自转纺车"等,也都获得重赏。
赛会影响远超预期。
各地州府纷纷效仿,形成层层选拔能工巧匠的机制。
太府寺趁机建立"匠籍",将天下优秀工匠登记在册,按其专长分等授衔。
商业的繁荣也改变了城市面貌。
朝廷颁布的《营造令》放宽了坊墙限制,允许临街开设店铺。
漫步在新拓展的街市上,李承乾看到胡人酒肆旁开着蜀锦庄,波斯宝石店对过是吴越茶坊,一派万国荟萃的景象。
"陛下,近日有商人联名上书,请求拓宽漕渠以利货运。
"京兆尹汇报说。
"准。
"李承乾毫不犹豫,"不但要拓宽,还要在渠畔设堆垛场,建'邸店'供商旅存货歇脚。
" 这项工程催生了长安东南角的"广运潭"——一个集仓储、交易、住宿于一体的大型商业区。
潭边建立的"四方馆"更是成为各国商贾汇集之所,无形中促进了大唐与域外的文化交流。
随着交易频繁,契约纠纷也增多。
李承乾命大理寺编制《市易律》,专门规范商业活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色契"制度——重要交易需立白契(草约)、红契(正本)、黄契(官验),层层把关。
"皇兄,这契书也忒复杂了。
"晋阳公主翻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