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蒸汽与月光
关灯
小
中
大
1998年深秋的月光,像被煤灰染过的纱布,斜斜地铺在北重机械厂家属区的红砖墙上。
陈建国裹紧军绿色棉袄,踩着满地碎冰碴往家走,车间里刺鼻的机油味还黏在衣服上,和着街边烤红薯的甜香,在冷风里搅成酸涩的漩涡。
三楼最东头的窗户透出暖黄的光,妻子李秀兰正踮着脚擦玻璃。
见丈夫回来,她连忙放下抹布,揭开铝锅盖:“快趁热喝碗疙瘩汤,顺子说你今儿在车间晕倒了?” 陈建国喉咙发紧,望着碗里浮着的葱花,想起下午吊装轴承时突然眼前发黑的瞬间。
四十岁的脊梁像被锈蚀的钢梁,再也撑不起三百斤的铁块。
“老毛病,饿的。
”他闷声回答,余光瞥见墙上贴着的奖状——那是儿子陈昊去年得的“三好学生”,边角已经卷起毛边。
隔壁传来王主任家的争吵声。
“这月工资又只发七成?咱们拿什么供女儿上大学!”摔碗的脆响惊飞了窗台上的麻雀。
陈建国握勺的手顿了顿,机械厂的蒸汽火车头还在厂区轰鸣,可铁轨下的基石,早就在悄无声息地松动。
楼梯间突然响起急促的脚步声,二楼老周气喘吁吁冲上来:“建国,快看看公告栏!厂里要……”话音未落,李秀兰已经掀开棉门帘,脸色比窗玻璃上的霜花还白。
公告栏前挤满了人,手电筒的光柱在“下岗分流”四个字上晃来晃去。
陈建国挤到前排,看见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
李秀兰的指甲掐进他胳膊:“不是说咱是八级钳工,厂里离不开技术骨干吗?”人群中有人嚎啕大哭,有人把烟头狠狠按在墙上,火星溅在“团结奋进,振兴国企”的标语上,烫出焦黑的窟窿。
深夜,陈昊被父母的低语惊醒。
他趴在门缝上,看见父亲对着存折上的数字发呆,母亲偷偷抹眼泪。
月光从晾衣绳的铁丝间漏进来,在父亲头顶照出一小片银白——那不是月光,是新长的白发。
锈蚀的齿轮 下岗通知像场倒春寒,冻僵了整个家属区。
陈建国蹲在墙根抽闷烟,看着往日穿着工装昂首挺胸的工友们,如今有的蹬起三轮车收废品,有的在菜市场摆摊卖菜。
他摸了摸工具箱里磨得发亮的扳手,想起刚进厂时师傅说的话:“咱们工人是国家的齿轮,缺了谁机器都转不起来。
”可现在,这齿轮生了锈,被人丢进了废铁堆。
李秀兰托人在纺织厂找了份临时工,三班倒的工作让她眼底挂着青黑。
陈建国攥着仅有
陈建国裹紧军绿色棉袄,踩着满地碎冰碴往家走,车间里刺鼻的机油味还黏在衣服上,和着街边烤红薯的甜香,在冷风里搅成酸涩的漩涡。
三楼最东头的窗户透出暖黄的光,妻子李秀兰正踮着脚擦玻璃。
见丈夫回来,她连忙放下抹布,揭开铝锅盖:“快趁热喝碗疙瘩汤,顺子说你今儿在车间晕倒了?” 陈建国喉咙发紧,望着碗里浮着的葱花,想起下午吊装轴承时突然眼前发黑的瞬间。
四十岁的脊梁像被锈蚀的钢梁,再也撑不起三百斤的铁块。
“老毛病,饿的。
”他闷声回答,余光瞥见墙上贴着的奖状——那是儿子陈昊去年得的“三好学生”,边角已经卷起毛边。
隔壁传来王主任家的争吵声。
“这月工资又只发七成?咱们拿什么供女儿上大学!”摔碗的脆响惊飞了窗台上的麻雀。
陈建国握勺的手顿了顿,机械厂的蒸汽火车头还在厂区轰鸣,可铁轨下的基石,早就在悄无声息地松动。
楼梯间突然响起急促的脚步声,二楼老周气喘吁吁冲上来:“建国,快看看公告栏!厂里要……”话音未落,李秀兰已经掀开棉门帘,脸色比窗玻璃上的霜花还白。
公告栏前挤满了人,手电筒的光柱在“下岗分流”四个字上晃来晃去。
陈建国挤到前排,看见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
李秀兰的指甲掐进他胳膊:“不是说咱是八级钳工,厂里离不开技术骨干吗?”人群中有人嚎啕大哭,有人把烟头狠狠按在墙上,火星溅在“团结奋进,振兴国企”的标语上,烫出焦黑的窟窿。
深夜,陈昊被父母的低语惊醒。
他趴在门缝上,看见父亲对着存折上的数字发呆,母亲偷偷抹眼泪。
月光从晾衣绳的铁丝间漏进来,在父亲头顶照出一小片银白——那不是月光,是新长的白发。
锈蚀的齿轮 下岗通知像场倒春寒,冻僵了整个家属区。
陈建国蹲在墙根抽闷烟,看着往日穿着工装昂首挺胸的工友们,如今有的蹬起三轮车收废品,有的在菜市场摆摊卖菜。
他摸了摸工具箱里磨得发亮的扳手,想起刚进厂时师傅说的话:“咱们工人是国家的齿轮,缺了谁机器都转不起来。
”可现在,这齿轮生了锈,被人丢进了废铁堆。
李秀兰托人在纺织厂找了份临时工,三班倒的工作让她眼底挂着青黑。
陈建国攥着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