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穹顶之下

关灯
全球太空制造联盟成立的香槟气泡尚未消散,却被一纸紧急提案打破。

    北美航天集团在联盟会议上强势提出:“所有太空项目必须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核心算法由联盟理事会集中管理。

    ”陈昊看着会议直播画面里对方代表傲慢的神情,手中的钢笔在文件上划出刺耳的划痕——所谓“集中管理”,实则是要将中国企业的核心技术纳入西方主导的体系。

     老厂区的银杏叶开始泛黄,机械臂的嗡鸣声中夹杂着秋蝉的嘶鸣。

    陈建国把自己关在老机床博物馆,对着陈列的第一代数控车床喃喃自语。

    李秀兰轻轻推开虚掩的门,保温桶里的小米粥还冒着热气:“当年你在地下室啃冷馒头都没怕过,现在倒和机器较劲上了?”她的话让陈建国回过神,目光落在墙上“自力更生”的老标语上,那是建厂初期工人们用红油漆刷的,历经岁月剥落,字迹却依然苍劲。

     技术部的讨论进入白热化。

    年轻工程师主张针锋相对:“我们的量子加密算法绝不能交出去!”老张却敲了敲安全帽:“硬碰硬容易两败俱伤,当年修拖拉机,卡住的齿轮得顺着劲儿转。

    ”陈昊灵光乍现,连夜起草了新的提案——建立“开源技术池”,所有成员将非核心技术共享,同时设立独立评审委员会确保技术安全。

     与此同时,陈小川的太空梦想在现实中悄然发芽。

    学校组织参观国家航天中心,他盯着巨大的火星探测器模型挪不开眼,回家后用3D打印机制作了缩小版的星际采矿车。

    陈昊在儿子的书桌上发现了一本《星际殖民手册》,扉页写着:“爸爸,等我长大了,要去开采小行星的资源。

    ”这句话让他既欣慰又愧疚,最近忙于联盟事务,他已经错过儿子三次家长会。

     国际竞争的硝烟弥漫到了月球。

    某国宣布启动“月基3D打印城市”计划,并向全球招标核心建造技术。

    陈氏精密的方案凭借传统铸造工艺与量子材料的结合脱颖而出,却在最后关头被质疑“缺乏太空极端环境施工经验”。

    陈昊带着团队驻扎在敦煌沙漠,模拟月表的昼夜温差与沙尘环境,老张带领老技工们改造出特殊的浇筑设备,用古法“夯土”原理解决了月壤打印的粘合难题。

     赵德发的残余势力与西方企业暗中勾结,在联盟内部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