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穹顶之下

关灯
动“中国技术威胁论”。

    他们伪造数据,声称陈氏的开源技术池存在后门漏洞。

    关键时刻,李秀兰带着“职工食堂博物馆”的老员工们站了出来。

    退休的会计翻出建厂以来的每一笔账目,当年的质检员展示着泛黄的质检报告,“我们厂子从地下室走到现在,靠的就是清白!”这些带着岁月温度的证据,让谣言不攻自破。

     转机出现在一次意外的陨石研究。

    科研团队在分析陨石样本时,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矿物结构,能极大提升太空材料的耐辐射性能。

    陈昊立即联系陈小川的学校,邀请孩子们参与“未来太空工程师”计划。

    陈小川和同学们提出的创意方案,竟为矿物的工业化提取提供了新思路。

    看着儿子在实验室里兴奋地比划着,陈昊终于挤出时间,带着全家去山顶看了一场流星雨。

     在联盟的最终表决会上,陈昊展示了全新的“太空制造生态系统”模型:由开源技术池驱动的全球协作网络,搭配基于陨石矿物的新型材料体系。

    “我们不追求技术霸权,”他的目光扫过各国代表,“而是希望建立一个公平、开放的太空开发平台。

    ”当投票结果显示方案通过时,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老张偷偷抹了把眼泪,把陪伴他四十年的扳手挂在了联盟展厅的荣誉墙上。

     这一年冬天,陈氏精密承接的首座月基制造站顺利落成。

    直播画面中,机械臂在月壤上浇筑出银白色的穹顶,阳光照射下,中国国旗与联盟徽章熠熠生辉。

    陈建国推着李秀兰站在厂区的大屏幕前,陈小川举着望远镜兴奋地跳着:“爷爷快看,那上面有我的设计!”寒风中,老槐树上的愿望卡猎猎作响,最新的一张是陈昊写的:“愿中国制造,照亮每一寸星空。

    ” 深夜的研发中心,陈昊和陈小川并肩坐在量子计算机前。

    男孩指着屏幕上的星际航线图问:“爸爸,人类真的能飞出太阳系吗?”陈昊将儿子搂进怀里,窗外的城市灯火与天上的繁星连成一片:“当然,就像当年爷爷从地下室走到现在,只要敢想敢做,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远处的智能车间里,新一批太空零件正在组装,机械臂的嗡鸣与父子俩的对话,编织成一曲献给未来的赞歌。

     喜欢锈色的时光请大家收藏:()锈色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