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时光回响,初心不改

关灯
片舒展在田垄上。

    老农们看着新苗,对着洛阳方向深深鞠躬:“李公保佑,陛下英明啊!” 李泓站在田埂上,看着恢复生机的田野,对身边的太子说:“你看,先祖留下的不只是种子,是遇到问题不慌、解决问题的法子。

    这才是真正的传家宝。

    ” 太子似懂非懂地点头,伸手触摸叶片上的露珠,冰凉的触感让他想起书里的话:“万物有灵,土地有情,你对它用心,它就对你尽心。

    ” 此时的欧洲,一场关于“土豆起源”的争论正在学界发酵。

    有学者说土豆原产美洲,有学者坚持来自东方大夏。

    双方各执一词,直到一批唐代的敦煌文书被发现。

     文书里,有篇不知名文人写的《李阳传》,详细记载了他“贞观初年自异域归,携薯种三枚,教民种植,数载而成”的经过,还附了幅土豆的素描图,与大夏农展馆的壁画如出一辙。

     争论就此平息。

    英国皇家学会特意致信大夏朝廷:“感谢贵国李阳共主的无私,土豆不仅养活了我们的人民,更让我们明白,文明的交流,始于让彼此活得更好。

    ” 李泓回信时,附了一包最新培育的“四季土豆”种:“正如先祖所言,‘好东西要分享’。

    这些种子可在四季种植,愿贵国百姓再无饥寒。

    ” 数年后,李泓在农展馆的扩建工程中,发现了一间尘封的密室。

     密室里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张木桌,桌上摆着几样东西: -半块风干的土豆饼,边缘还带着牙印; -一张苏婉儿手绣的手帕,上面绣着小小的土豆花; -一本赵三的从军日记,最后一页写着“跟着李大哥,这辈子值了”; -还有个破旧的系统面板仿制品(后来才知是李阳亲手做的模型),上面用毛笔写着“民心即天心”。

     李泓看着这些寻常物件,忽然明白了先祖的力量来源——不是什么神秘的系统,而是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