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冬藏春生,岁月绵长

关灯
第二十八章冬藏春生,岁月绵长 第一场雪落下来时,李家村的土豆窖早已封得严实。

    李阳蹲在窖口,听着里面传来的细微潮气声,满意地拍了拍手上的土——这窖能存五千斤土豆,够全村人吃到开春。

     “爷,快进屋吧,雪点子都落脖子里了。

    ”苏婉儿拎着件厚棉袄出来,不由分说地往他身上套。

    屋里的土炕烧得正热,炕桌上摆着刚炒好的土豆丝,混着辣椒的香气飘出窗棂。

     李阳搓着手进屋,见王大爷正坐在炕头抽旱烟,旁边还围着几个村民,手里捧着账本似的薄纸。

     “这是今年各家的土豆收成,”王大爷把纸递给李阳,“按你说的,除了自家吃的,余下的都折算成种子,分了些给北边受灾的村子。

    账都记着呢,一分不差。

    ” 李阳接过纸,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张三家余三百斤,李四家余二百五十斤”,末了还有个红手印。

    他想起梦里的“土豆券”,那时觉得用作物当货币是创举,此刻看着这带着烟火气的账目,才明白最实在的“券”,从来都是乡亲们的一句承诺,一个手印。

     “不用记这么细,”李阳把纸折起来塞进炕桌抽屉,“都是自家人,谁家有难处,帮衬一把是应该的。

    ” 王大爷吧嗒着烟袋笑:“你这性子,跟当年教咱种土豆时一个样。

    那时候谁能想到,这金疙瘩能让咱冬天炕头有热饭,开春还有余粮帮别人?” 正说着,门外传来马车轱辘声。

    苏婉儿掀帘一看,笑着回头:“是州城周先生派来的人,还拉着东西呢。

    ” 众人涌出去看,只见马车上堆着几捆书,还有些铁打的农具零件。

    送东西的小厮冻得搓手:“周先生说,这是新印的《农桑要术》,把李大哥的土豆种植法子都编进去了,让各村的学堂都照着教。

    还有这犁头零件,是按李大哥画的图纸打出来的,轻便省力,让大伙儿试试好用不。

    ” 李阳拿起一个犁头零件,铁打得匀实,边角打磨得光滑。

    他想起在州城讲课时,周先生趴在桌上画图纸的样子,心里暖烘烘的——这铁疙瘩可比什么赏赐都金贵,往地里一插,就能多打粮食。

     “替我谢周先生,”李阳让苏婉儿包些土豆干给小厮带上,“开春我去州城,给他带新收的土豆种。

    ” 小厮走后,雪下得更大了。

    村民们抱着新书回去,打算趁着农闲好好学学。

    王大爷摸着书皮上“土豆”两个字,感慨道:“咱庄稼人也能看懂书了,还是教咱种地的书,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

    ” 李阳看着窗外的雪,忽然想起梦里的冬天。

    那时紫宸殿里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