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冬藏春生,岁月绵长

关灯
银炭,大臣们讨论着来年的春耕,而此刻,他守着热炕,听着窗外落雪,看着乡亲们捧着新书的模样,才觉得这寒冬里的暖,比银炭更实在。

     腊月里,村里杀了年猪,各家都来请李阳去吃杀猪菜。

    李家的炕桌上,苏婉儿炖了满满一锅土豆烧肉,油花浮在汤上,香气能飘半条街。

    李稷啃着排骨,油乎乎的小手抓着个烤土豆,含糊道:“爹,明年我也要跟你去种地,种好多好多土豆。

    ” 李阳笑着揉了揉儿子的头:“好啊,先得学会选种、翻地,这地里的学问,可深着呢。

    ”他想起梦里的儿子想学种地,那时觉得是传承根基,此刻看着李稷沾着土豆泥的笑脸,才明白所谓传承,不过是父子俩在田埂上一前一后走着,他教他认芽眼,他跟着学挥锄头。

     年关将近时,县里派人送来块“农桑典范”的木匾,红漆描金,看着喜庆。

    村民们要把匾挂在李阳家门口,李阳却摆摆手:“挂村口老槐树上吧,这是咱全村人的脸面。

    ” 大年初一,老槐树下挤满了人。

    孩子们围着木匾放鞭炮,大人们互相道着“新年多收土豆”,王大爷拎着壶酒,给木匾浇了点:“让这木匾也尝尝咱的喜酒,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 李阳看着这热闹景象,忽然觉得,梦里的称帝大典也不过如此。

    没有百官朝拜,没有万民山呼,可这烟火气里的欢喜,这一句句“多收土豆”的期盼,才是最实在的“庆典”。

     开春后,冰雪消融,田埂上冒出新绿。

    李阳带着村里的年轻人翻地,新改良的犁头果然省力,牛拉着轻快,一天下来,连片的土地都翻得松松软软。

     “李兄弟,州城的参军来了!”有人在村口喊。

     李阳放下犁头,见参军骑着马跑来,身后跟着几个士兵,马背上驮着麻袋。

    “李兄,给你送好东西来了!”参军跳下马,解开麻袋,里面是饱满的玉米种子,“这是南边送来的新种子,说跟你那土豆一样,耐旱高产。

    我想着你懂行,先给你试种。

    ” 李阳拿起一粒玉米,黄澄澄的,颗粒饱满。

    他想起梦里的玉米税收,那时觉得是国库的支柱,此刻捏着这粒种子,却觉得它比金子还贵重——这粒种子落进地里,秋天就能长出一穗穗的玉米,填进百姓的粮缸。

     “多谢参军,”李阳把种子小心收好,“我这就划出半亩地试种,成了就教给大伙儿。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参军还要赶路,临走时塞给李阳一把军匕:“这玩意儿锋利,你翻地时能用上。

    对了,军营里按你说的法子种了土豆,今年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