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千古一帝牛

关灯
正常人提起立后肯定默认皇后是个人,谁没事儿立坐骑当皇后啊? 荀晔骄傲挺胸,“朕就是这样与众不同的汉子。

    ” 荀愔扯扯嘴角,事已至此后悔也没用,他那么大的人也不好和二十来岁的毛头小子置气,“这位与众不同的汉子,您备受打击的父亲和目瞪口呆的叔父们还在等您的解释。

    ” “解释就解释,您着什么急呀?”牛牛陛下有恃无恐,“现在满朝文武都知道踏雪乌骓是我心爱的皇后,天子一言九鼎,总不能再收回来。

    ” 满朝文武没有一个反对就说明大家都接受良好,连外人都能接受良好,他们自己人肯定更能接受。

     荀悦磨了磨牙,“明光,阿父不太能接受一匹马当儿媳。

    ” 荀晔长叹一声,煞有其事的安慰道,“那就只能委屈阿父忍耐一下了,因为您不只有一匹马当儿媳,而是很多匹马。

    ” 殿中众人:??? 殿中众人:!!! 荀悦深吸一口气,朝几位弟弟使了个眼色,然后走到亲哥面前,“兄长,借一步说话。

    ” 荀晔非常不走心的阻拦,“阿父,此事不怪伯父,此事真的不能怪伯父。

    ” “求你闭嘴。

    ”倒霉催的大伯看着几个要找他说事儿的弟弟们,一时间遁地逃走的心都有了。

     可惜他不是左慈,既不会遁地术也不能缩地成寸,更没法变幻万千来应对困境。

     郭嘉站在旁边看完全程,又和戏焕还有荀攸嘀咕了几句,终于明白过来这出闹剧到底是怎么回事,“立踏雪乌骓为后,既能堵住朝臣的催促,又能断了伯豫兄回颍川隐居的路。

    一举两得,实在是高。

    ” 牛牛陛下笑的开心,“能得奉孝叔如此夸奖,侄儿受宠若惊。

    ” 戏焕迟疑的问道,“那方才的诏书……” “诏书是真的,不会再更改。

    ”荀晔摆摆手,“好了,立后之事已经结束,接下来要忙活的事情多的很,众卿家快回去忙,莫要误了正事。

    ” 别说什么群臣只是没有反应过来,机会只有一次,当场没有反应过来之后就没有开口的机会。

     各州各郡下到处都是需要他们过问的事情,天子的私事无足轻重,还是要以国事为先。

     …… 承平元年春,天下无灾。

     难得有个风调雨顺的春耕季,百姓在忙碌之余也有空听些来自远方的趣事儿解闷。

     “听说了吗?陛下为了感谢天上的神驹下凡随他征战四方特意立了那神驹为后。

    ” “不愧是天上来的神仙人物,这办事儿就是不拘一格。

    ” “陛下立神驹为后,满朝文武能答应?” “反正没听有过谁反对。

    ” 各种各样的传言随着往来商队以及到地方上任的官员散到民间,不过口耳相传容易传着传着就传变味儿,短短半个月,民间再出现的立后就成了“陛下的神驹得仙人点化变成入得后宫出得战场的飒爽女郎,为感激仙人的点化之恩,陛下特意立神驹所化之女郎为后”。

     对此,牛牛陛下表示: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都不用他特意引导,传着传着就传成他不认识的样子了。

     四月,辽东公孙度残暴不节,镇北大将军公孙瓒讨伐而还。

    夫馀、高句丽助纣为虐,闻朝廷征讨尽数不战而降。

     五月,高句丽、乌桓、鲜卑等入朝觐见,主动请求朝廷派使高句丽中郎将、使乌桓中郎将、使鲜卑中郎将管辖部落事务。

     当月,荆州豪族不满朝廷度田爆发动乱,太尉吕布亲率大军平乱,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流民分田安居,佃农重获自由,官府自上而下大换血,寒门子弟占据半壁江山。

     荆州血淋淋的教训就在眼前,天下世家再次为新帝的手段所惊,震惊之后便是大力催促族中适龄子弟去谋官,即便是基层小官也比坐在家里干等着强。

     今时不同往日,作势养名举孝廉的路子已经行不通,他们想往上爬就必须得名声和学问两把抓。

     六月初,科举令发布各州。

     朝廷派学官至各州郡组织乡试,考试定在八月,皆在郡中治所举行,凡预试合格者皆可参加。

    中试者不可骄傲自满,待明年各地中试者齐聚京师参加会试,乡试再中者方可为官。

     先前只有青州举行过科举考试,其他州郡没有经验,两个月的时间也不足以让所有学子都做好准备,但朝廷正是用人之时,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准备。

     时间紧迫,乡试之前仅有预试,等下一届乡试之前便要各县层层选拔才能参加乡试。

     乡试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

     第一届举行的匆忙情有可原,有第一届的经验才好举行下一届。

     划重点,科举考试不看出身,只要身家清白就都能考。

     当然,朝廷不歧视世家子弟,但是世家子弟自持出身高贵不愿意参加考试那也没人硬逼着他们去考,反正朝廷选官的手段会尽快调整为科举,指望像以前那样营销出好名声再找个熟悉的高官举荐就能进入朝堂想都不要想。

     察举制已经成为历史,接下来将是唯才是举的天下。

     将士们奔波各地修修补补,官员们在地方埋头苦干,新生的大夏一步步走上正轨,在血与火中熠熠生辉。

     ……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欲燃。

     盛夏的正午最是难熬,再能吃苦的人也不会在这种时候出现在太阳底下自讨苦吃。

     官道岔路旁的茶水摊,赶路的行人三三两两坐在一起,听他们的话应该都是赶考的士子。

     以前就算侥幸拜入大儒门下学几年也没有当官的机会,想当官得先成名,寒门子弟不像世家子随随便便就能接触名人,他们成名的可能比世家子弟小的多的多。

     现在不一样,只要能在考场上更胜一筹,就算对面更有名也没用,诏书说了陛下只看成绩不看名声大小。

     虽然世家子弟有家学传承大概率成绩也会比他们好,但是好歹有了能出头的可能,万一他们不小心考的更好呢? “即便没有家学,吾等也要力争上游。

    ” 这是他们的机会,是他们为君效忠为民请命的机会,便是只有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