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关灯
小
中
大
透亮的玉佩上,若无当中的一道裂痕,和手中的另一枚相比,真可谓是云泥之别,也让李儒陷入了一种莫名的困惑当中。
为什么,卢植的学生送给老师的信中,会夹着这样的一枚玉佩? 他心中一念急转,收玉还袖,开口即问:“敢问陛下,此为何玉?” “你问这个作甚!”刘辩眉心紧拧,自认不曾错过李儒的举动。
在接下那枚玉佩后,他分明从袖中拿出了什么,又将它收了回去。
可听到李儒的问题后,刘辩第一反应不是好奇他刚才的举动,只是觉得一阵荒诞的可笑。
“自然是因为……” “砰”的一声巨响打断了李儒的问话。
几乎就是在他开口的刹那,刘辩愤怒地一脚踹起了面前的桌案,踢向了李儒的方向,那木质的桌案在殿中翻滚了几圈,还是躺在了地垫上。
那早已涨红了脸色的小皇帝眼中怒火勃然,竟是短暂地盖过了他脸上的胆怯。
“你一个劝我退位让贤的叛臣贼子,有什么颜面指望你问什么我答什么?怎么,朕身上的一块玉佩,你也要问明来历,安放到下一位天子身上吗!” “你当真欺人太甚!” 他眼神一飘,忽然疾步向着一旁的剑架走去,眼看就是兔子被逼急了也要咬人,打算抽剑来砍向这董卓的军师。
可剑还未拔出,李儒已退后了两步,仿佛随时都能退出殿外。
刘辩的剑也停了下来。
李儒的目光在剑锋上一扫而过,依然从容地向刘辩行礼:“陛下如今还是天子,臣自不敢行此僭越冒犯之事,但您还是切莫冥顽不灵的好,有些事情,已无回转的余地。
” “既然话不投机,臣就先告退了。
” 李儒抓着手中那块新得的玉佩,退出了大殿。
但他并未直接离开,而是沉默地站在殿外,随即听到,在殿中传来了一声将剑掷在地上的声响,然后,则是一阵呜咽的哭声。
这哭声里混杂着两个人的声音,像是一对年轻人在这窘迫的局面下抱团而泣。
隐隐约约还能听到刘辩的声音:“……唐姬,我不讨厌陈留王,可我从没有哪一刻这样希望,他要是不存在就好了。
” “陛下!” “你说,若没有他,董卓还能这样行废立之事吗?” 这个问题,或许问出来的时候,刘辩自己心中就已经有个答案了。
可一个人在哭诉的时候,迁怒是没有理智可言的。
…… 李儒的脸色变了又变,将殿中的声音尽收耳中。
“难道,真的是我想多了?” 他听了许久也没听到什么于他有用的消息,最终还是决定离开此地。
诚然,他没这么多的时间空耗在一块看似平平的玉佩上。
董卓已将废立天子的事情正式摆在了台面上,需要他从旁策划的事情还有许多。
这不,他刚回到显阳苑,就被董卓着急忙慌地请了进去。
“来来来,文优,帮我参谋一二。
” 李儒往董卓的桌案上一瞥,就瞧见,在上面摆放着两只耳杯,两杯之间的陶罐煮具中热气未散,应当才有客人离开。
“是哪位士族领袖又来拜访司空了?” 董卓哈哈一笑,“果然什么都瞒不过你的眼睛,来的人是袁太傅。
他说想与我商量一件事情。
” 李儒落座。
董卓继续说道:“袁隗告诉我,他可以不仅仅是默认我更换天子的决定,甚至表达支持。
” 李儒:“他的条件是什么?” 董卓道:“他说,希望由我主持,为建宁元年九月被定为叛贼的陈蕃、窦武等人,以及第二次党锢之祸所牵连的士人平反。
随后,要恢复陈蕃那些人的爵位,把他们的子孙后代重新找出来提拔做官。
呵,二十年前的旧事了……” 他嗤笑一声,“也难为这些人还记得这么牢。
” “他们能不记得牢吗?”李儒彻底将玉佩的事情抛在了脑后,满目沉思之色。
“党锢党锢,禁锢的是他们士人的权益,他们要重新壮大起来势力,就要推翻此前的案卷,把宦官彻底钉死在地里!” 何为党锢之祸,就是因皇帝倚重宦官外戚,希望通过这些人来制衡壮大的士族名门。
在这种斗争中,朝廷内部分成了两个对立的阵营,一个是“党人”,一个是“宦官”。
二十年前的党锢之祸,宣告着在天子的授意下,宦官占据了上风,士人遭到了异常严酷的打压,被牵连入内的士人不计其数。
在这样的影响下,一批不得为官从政的党人受困地方,一批人,则被迫投效到外戚的麾下,寻求他们的庇护。
就比如说昔日的大将军何进,麾下那一众府掾门客,尽是需要依托大将军成事的士人。
先帝病逝,宦官狗急跳墙却还是被尽数诛杀,哪怕董卓随后入主洛阳,这群士人也看到了一个莫大的好消息:他们翻案的时候终于到了。
别管董卓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助力他们暂时达成自己的目的,就是个可用的人。
“你说,我要不要答应他们?”董卓问道。
李儒反问:“司空自己是怎么看这事的?” 董卓眼神一凛:“袁隗此人……于心不诚。
” 李儒闻言就笑:“哈哈哈哈哈司空啊司空,他如果说话诚恳,还真将您当自己人的话,怎么会放任袁绍逃亡在外。
” 明摆着拿他们当工具呢。
董卓也没被那些好话迷晕了头脑:“所以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答应他们!”李儒给出了一个分外笃定的答复。
“你不是说?” “我说答应他们,但没必要把这件事看得太重,看得太真。
他对您态度不诚恳,难道我们就会真当这些人是我们的帮手吗?” 李儒摇了摇头,“司空应该不会忘记这些人是如何看您的,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中间的一道天堑,哪只是您跨越不过去呢?他们不在背后骂您一句西凉匹夫,我都要觉得,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但反正我们要的,也不是他们尊敬我们,而是凭借着士人的名望,让您这司空的位置,坐得比先前稳固,您这改换皇帝的壮举也比先前容易。
” 董卓眯着眼睛思忖:“也就是说,把这件事当成是一笔交易看就是了,咱们也合该促成这一笔买卖!反正,兵权在我们手里,他们才是待宰的羔羊。
” “是!”李儒断言。
“好!”董卓一边说,一边从桌下摸出了一张绢帛,“那么劳烦文优看看这个。
” 李儒接了过来,见绢帛之上写着将近三十个名字。
董卓解释:“这也是袁隗那老东西带来的,说是我若愿意替士人正名,就烦请给这些人授予官职。
” 李儒认真地打量了过去。
这张名单上的前几位,不是姓陈就是姓窦,应当是昔日士人领袖陈蕃、窦武的后代。
随后的几位他或多或少听过名字,譬如韩馥、孔融、应劭、张邈等人,多是当代士人里的杰出之辈。
再往后看…… 李儒的眼神忽然定格在了一个名字上,“咦?” “怎么了?” “我看到了一个特别的人。
” 只见这张名单的倒数几位,有一个之前就让李儒有些在意的名字。
刘备。
幽州涿郡,刘备。
他也在这一众“求官”“求合作”的士人当中。
大概是因李儒在这个名字上停留的时间太久,董卓都因此端正了面色:“是个棘手的人物?” 李儒迟疑了片刻,答道:“不,算不上,只是觉得他按照资历和出身没法和前面几个相比,但看在他老师是卢植的份上,若能让这位海内大儒少说两句话,就算给他个破格提拔也无妨。
” 董卓:“我有些听不懂文优的意思。
” 李儒将名单展开在了两人面前,指向了“刘备”二字:“之前未向司空禀报,此人曾在数日前,给卢植写了一封求官的书信,又出现在了这张名册上,着实有些太巧了。
再算起来名声,他也大不如其余诸人,还有,以我对卢植的了解,他也本不该这样轻易被人拦下劝谏……所以我有些怀疑,他与卢植另有想法。
” 董卓嗤道:“我还以为是什么事,这洛阳城里,各怀鬼胎的事情还少见吗?” 刚才说的袁隗不就是吗? “不,我的怀疑和您想的,恐怕并不相同。
”李儒低声,“我怀疑,他可能在河内,为黑山军出谋划策。
” 董卓脸上的笑意顿时退去:“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他打了我的人,还想要借着我的手,得到一个官职?卢植此人更是虚伪,想里应外合夺我的根基?” 他眼瞅着就要站起,去寻卢植的不痛快,却又被李儒拉住了:“司空!且先听我说完。
这也只是一个怀疑而已!那刘备毕竟是汉室宗亲,又曾师从卢植,值此士人用人之际,得到提拔也在情理之中……” 董卓:“那你的意思是?” “这个官,可以给他,甚至可以给得重一些,比如说,闻喜令,或者……河东郡太守!” 董卓抽气,惊道:“你疯了!” 这河东郡乃是京畿的防卫要地,他先前能够抢先众人一步进入洛阳,就是因为提前屯兵于河东,占尽了地理优势。
此地联结并州、凉州、司隶各地,乃是当之无愧的要冲,也是洛阳毗邻的门户之一。
放任一个疑似有问题的人得到官职,在董卓听来已是十分的不可思议,更别说,还要给他这样一个特殊的要职! “我没疯,我在就事论事。
”李儒答复得认真,也让董卓在对上他眼睛的刹那,骤然拔起的怒火又沉了回去。
“一来,按照我先前调查刘备的情况,他在辞去了下密县丞的官职后,在高唐担任高唐尉,随后的情况如何不得而知。
要是他不在河内,而在青州平原郡的高唐县中,抵达河东起码需要一两个月,他上任得越早,越是不打自招。
若是为防露馅,延迟到任,咱们也能在河东先做些事情。
这个官职,随时都可以收回来!” “二来,把他放在咱们的眼皮底下,他真有动静,我们也能尽早应对,甚至,凭借我们在凉州的兵马,随时都能从他的背后捅一刀。
” “三来,答应了卢植的要求,让他以为我们真与士人暂时握手言和,要弄清楚他想做什么,也就容易多了。
” 李儒顿住了话茬,端详了一番董卓的脸色变化,这才问道:“司
为什么,卢植的学生送给老师的信中,会夹着这样的一枚玉佩? 他心中一念急转,收玉还袖,开口即问:“敢问陛下,此为何玉?” “你问这个作甚!”刘辩眉心紧拧,自认不曾错过李儒的举动。
在接下那枚玉佩后,他分明从袖中拿出了什么,又将它收了回去。
可听到李儒的问题后,刘辩第一反应不是好奇他刚才的举动,只是觉得一阵荒诞的可笑。
“自然是因为……” “砰”的一声巨响打断了李儒的问话。
几乎就是在他开口的刹那,刘辩愤怒地一脚踹起了面前的桌案,踢向了李儒的方向,那木质的桌案在殿中翻滚了几圈,还是躺在了地垫上。
那早已涨红了脸色的小皇帝眼中怒火勃然,竟是短暂地盖过了他脸上的胆怯。
“你一个劝我退位让贤的叛臣贼子,有什么颜面指望你问什么我答什么?怎么,朕身上的一块玉佩,你也要问明来历,安放到下一位天子身上吗!” “你当真欺人太甚!” 他眼神一飘,忽然疾步向着一旁的剑架走去,眼看就是兔子被逼急了也要咬人,打算抽剑来砍向这董卓的军师。
可剑还未拔出,李儒已退后了两步,仿佛随时都能退出殿外。
刘辩的剑也停了下来。
李儒的目光在剑锋上一扫而过,依然从容地向刘辩行礼:“陛下如今还是天子,臣自不敢行此僭越冒犯之事,但您还是切莫冥顽不灵的好,有些事情,已无回转的余地。
” “既然话不投机,臣就先告退了。
” 李儒抓着手中那块新得的玉佩,退出了大殿。
但他并未直接离开,而是沉默地站在殿外,随即听到,在殿中传来了一声将剑掷在地上的声响,然后,则是一阵呜咽的哭声。
这哭声里混杂着两个人的声音,像是一对年轻人在这窘迫的局面下抱团而泣。
隐隐约约还能听到刘辩的声音:“……唐姬,我不讨厌陈留王,可我从没有哪一刻这样希望,他要是不存在就好了。
” “陛下!” “你说,若没有他,董卓还能这样行废立之事吗?” 这个问题,或许问出来的时候,刘辩自己心中就已经有个答案了。
可一个人在哭诉的时候,迁怒是没有理智可言的。
…… 李儒的脸色变了又变,将殿中的声音尽收耳中。
“难道,真的是我想多了?” 他听了许久也没听到什么于他有用的消息,最终还是决定离开此地。
诚然,他没这么多的时间空耗在一块看似平平的玉佩上。
董卓已将废立天子的事情正式摆在了台面上,需要他从旁策划的事情还有许多。
这不,他刚回到显阳苑,就被董卓着急忙慌地请了进去。
“来来来,文优,帮我参谋一二。
” 李儒往董卓的桌案上一瞥,就瞧见,在上面摆放着两只耳杯,两杯之间的陶罐煮具中热气未散,应当才有客人离开。
“是哪位士族领袖又来拜访司空了?” 董卓哈哈一笑,“果然什么都瞒不过你的眼睛,来的人是袁太傅。
他说想与我商量一件事情。
” 李儒落座。
董卓继续说道:“袁隗告诉我,他可以不仅仅是默认我更换天子的决定,甚至表达支持。
” 李儒:“他的条件是什么?” 董卓道:“他说,希望由我主持,为建宁元年九月被定为叛贼的陈蕃、窦武等人,以及第二次党锢之祸所牵连的士人平反。
随后,要恢复陈蕃那些人的爵位,把他们的子孙后代重新找出来提拔做官。
呵,二十年前的旧事了……” 他嗤笑一声,“也难为这些人还记得这么牢。
” “他们能不记得牢吗?”李儒彻底将玉佩的事情抛在了脑后,满目沉思之色。
“党锢党锢,禁锢的是他们士人的权益,他们要重新壮大起来势力,就要推翻此前的案卷,把宦官彻底钉死在地里!” 何为党锢之祸,就是因皇帝倚重宦官外戚,希望通过这些人来制衡壮大的士族名门。
在这种斗争中,朝廷内部分成了两个对立的阵营,一个是“党人”,一个是“宦官”。
二十年前的党锢之祸,宣告着在天子的授意下,宦官占据了上风,士人遭到了异常严酷的打压,被牵连入内的士人不计其数。
在这样的影响下,一批不得为官从政的党人受困地方,一批人,则被迫投效到外戚的麾下,寻求他们的庇护。
就比如说昔日的大将军何进,麾下那一众府掾门客,尽是需要依托大将军成事的士人。
先帝病逝,宦官狗急跳墙却还是被尽数诛杀,哪怕董卓随后入主洛阳,这群士人也看到了一个莫大的好消息:他们翻案的时候终于到了。
别管董卓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助力他们暂时达成自己的目的,就是个可用的人。
“你说,我要不要答应他们?”董卓问道。
李儒反问:“司空自己是怎么看这事的?” 董卓眼神一凛:“袁隗此人……于心不诚。
” 李儒闻言就笑:“哈哈哈哈哈司空啊司空,他如果说话诚恳,还真将您当自己人的话,怎么会放任袁绍逃亡在外。
” 明摆着拿他们当工具呢。
董卓也没被那些好话迷晕了头脑:“所以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答应他们!”李儒给出了一个分外笃定的答复。
“你不是说?” “我说答应他们,但没必要把这件事看得太重,看得太真。
他对您态度不诚恳,难道我们就会真当这些人是我们的帮手吗?” 李儒摇了摇头,“司空应该不会忘记这些人是如何看您的,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中间的一道天堑,哪只是您跨越不过去呢?他们不在背后骂您一句西凉匹夫,我都要觉得,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但反正我们要的,也不是他们尊敬我们,而是凭借着士人的名望,让您这司空的位置,坐得比先前稳固,您这改换皇帝的壮举也比先前容易。
” 董卓眯着眼睛思忖:“也就是说,把这件事当成是一笔交易看就是了,咱们也合该促成这一笔买卖!反正,兵权在我们手里,他们才是待宰的羔羊。
” “是!”李儒断言。
“好!”董卓一边说,一边从桌下摸出了一张绢帛,“那么劳烦文优看看这个。
” 李儒接了过来,见绢帛之上写着将近三十个名字。
董卓解释:“这也是袁隗那老东西带来的,说是我若愿意替士人正名,就烦请给这些人授予官职。
” 李儒认真地打量了过去。
这张名单上的前几位,不是姓陈就是姓窦,应当是昔日士人领袖陈蕃、窦武的后代。
随后的几位他或多或少听过名字,譬如韩馥、孔融、应劭、张邈等人,多是当代士人里的杰出之辈。
再往后看…… 李儒的眼神忽然定格在了一个名字上,“咦?” “怎么了?” “我看到了一个特别的人。
” 只见这张名单的倒数几位,有一个之前就让李儒有些在意的名字。
刘备。
幽州涿郡,刘备。
他也在这一众“求官”“求合作”的士人当中。
大概是因李儒在这个名字上停留的时间太久,董卓都因此端正了面色:“是个棘手的人物?” 李儒迟疑了片刻,答道:“不,算不上,只是觉得他按照资历和出身没法和前面几个相比,但看在他老师是卢植的份上,若能让这位海内大儒少说两句话,就算给他个破格提拔也无妨。
” 董卓:“我有些听不懂文优的意思。
” 李儒将名单展开在了两人面前,指向了“刘备”二字:“之前未向司空禀报,此人曾在数日前,给卢植写了一封求官的书信,又出现在了这张名册上,着实有些太巧了。
再算起来名声,他也大不如其余诸人,还有,以我对卢植的了解,他也本不该这样轻易被人拦下劝谏……所以我有些怀疑,他与卢植另有想法。
” 董卓嗤道:“我还以为是什么事,这洛阳城里,各怀鬼胎的事情还少见吗?” 刚才说的袁隗不就是吗? “不,我的怀疑和您想的,恐怕并不相同。
”李儒低声,“我怀疑,他可能在河内,为黑山军出谋划策。
” 董卓脸上的笑意顿时退去:“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他打了我的人,还想要借着我的手,得到一个官职?卢植此人更是虚伪,想里应外合夺我的根基?” 他眼瞅着就要站起,去寻卢植的不痛快,却又被李儒拉住了:“司空!且先听我说完。
这也只是一个怀疑而已!那刘备毕竟是汉室宗亲,又曾师从卢植,值此士人用人之际,得到提拔也在情理之中……” 董卓:“那你的意思是?” “这个官,可以给他,甚至可以给得重一些,比如说,闻喜令,或者……河东郡太守!” 董卓抽气,惊道:“你疯了!” 这河东郡乃是京畿的防卫要地,他先前能够抢先众人一步进入洛阳,就是因为提前屯兵于河东,占尽了地理优势。
此地联结并州、凉州、司隶各地,乃是当之无愧的要冲,也是洛阳毗邻的门户之一。
放任一个疑似有问题的人得到官职,在董卓听来已是十分的不可思议,更别说,还要给他这样一个特殊的要职! “我没疯,我在就事论事。
”李儒答复得认真,也让董卓在对上他眼睛的刹那,骤然拔起的怒火又沉了回去。
“一来,按照我先前调查刘备的情况,他在辞去了下密县丞的官职后,在高唐担任高唐尉,随后的情况如何不得而知。
要是他不在河内,而在青州平原郡的高唐县中,抵达河东起码需要一两个月,他上任得越早,越是不打自招。
若是为防露馅,延迟到任,咱们也能在河东先做些事情。
这个官职,随时都可以收回来!” “二来,把他放在咱们的眼皮底下,他真有动静,我们也能尽早应对,甚至,凭借我们在凉州的兵马,随时都能从他的背后捅一刀。
” “三来,答应了卢植的要求,让他以为我们真与士人暂时握手言和,要弄清楚他想做什么,也就容易多了。
” 李儒顿住了话茬,端详了一番董卓的脸色变化,这才问道:“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