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关灯
空现在还觉得,我提出的这个委任,是疯了吗?” 董卓犹豫了。

     要按照这样的话说,这个官职还真能给他。

     “……你说得对,就按这样吧,其他几人的官职,也请文优草拟一份,为我谋划一二,绝不能让他们连吃带拿,得到太多的好处!” “是!” 见董卓眼神示意,李儒伸手将面前的名录揣入了袖中。

     他刚欲和董卓再商量一番对刘辩的处置,忽听外间一阵人声嘈杂,更有刀兵之声从外间传来。

     董卓愤然起身,拍门而出,疾步走向了声音发出的方向,就见一名青年武将拔剑逼迫了他的守卫,一步自戍守的缝隙中撞入,径直闯入了显阳苑。

     一见董卓现身,周遭本要持着兵械上来堵人的士卒先止住了脚步。

     那青年竟未停下脚步,仍旧放肆地向前,站到了董卓的面前。

     “你……” “末将张辽,请问董司空一句话!”张辽抱拳而立。

     他身量颇高,面容却不似寻常武将粗野,只是此刻面有冷色,别有一番肃杀刻印在眉宇间,顿时让董卓一见此人面貌生出的欣赏大打折扣。

     “不知通传,不晓礼数,谁给你的胆子这样来质问于我!” 张辽却未被喝退,沉声问道:“只因通传上去,司空的部从只知敷衍,礼数周到,也从未得到一句正面的答复。

    ” 他说完了这句,方将剑收回了鞘中。

     董卓冷着声音:“你要问什么,说来就是!” “敢问,这河内因除贼而陷没的并州军,将军意欲如何?是救还是放弃,难道不该给出个答复吗?数日前,我已向将军求援,若再得八百精兵,合我并州残部,我必能统兵出征,击破贼子,可牛将军却说,司空事忙,无暇他顾,分不出这样的一路人手。

    ” 张辽咬牙怒道:“那我又为何听说,司空的凉州大军每日都有新兵入城,还动辄有剿匪功劳,城北大营之中炊火日盛,难道这些兵马都是假的吗!还是说,司空摆明了是对并州军有意见,只希望借着敌军的手把我们尽数杀死?” “放肆!”董卓的脸色在一瞬间就变了。

     那绝不只是因为,张辽的这句话没给他一点面子,而是他看似无意、实则有意地点明了一个事实。

     董卓的麾下如今没有那么多兵马,全是靠别的手段佯装出来的。

     偏偏在这句放肆面前,张辽毫无低头认错的意思,而是固执地说道:“是,我确是放肆了,若要受罚心甘情愿,只恳请司空,给我一个答复,受困河东的并州兵马,到底该当如何?” 董卓心烦意乱,一句话脱口而出:“你若要救,自己带兵去救。

    如今朝野之间另有要事,怎能因一路败军而废弛纪律!” 张辽绷紧了颌面,死死地盯着董卓的脸色,确认事情的结果在他这里并无回转的余地,当即斩钉截铁地吐出了一个字:“好!” “那若救援不成,也请司空准允,由我带着麾下的并州军退回并州去。

    ” “将军……” 李儒刚刚从屋中走出,就惊闻了这样一句,连忙就想开口劝阻。

     但先一步在庭中掷地有声的仍是董卓的声音:“你走,要走就赶紧离开我的视线,还省得吃我洛阳的军粮。

    ” 张辽又抱拳行了个礼,转头就走。

     董卓转头一瞪,拦住了李儒本要出口的劝阻:“你少劝我,他爱走就走,一个不好用的将领,一个按你之前说的不能救援的将领,留来何用!”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

    ”董卓冷眼看着张辽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中,狠狠啐了一口,“若非还要收买洛阳军心,他今日如此轻慢于我,我都该砍了他的脑袋,哪容他这样轻易地离开!” 李儒叹气:“可他——唉!司空啊,他确是一位优秀的将领。

    ” “之前的吕布,你也是这么说的。

    ”董卓摆了摆手,不愿在此事上多提。

     “他是良将也好,庸才也罢,都与我无关,我今日还收到了一封快马疾报,徐荣已带着一路凉州大军向洛阳来了,等他抵达,我们就又多一路助力。

    ” 他麾下的将领,徐荣。

     这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也是他能掌握在手的资源。

     至于曾认义父的吕布和今日来呛声的张辽,就让他们和河内贼匪去互斗吧! 这两方先前打成了这样,难道还能联手不成? 最好啊,能够打得头破血流,让他来捡这个渔人之利。

     对董卓来说,并州军的死活也不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有李儒给出的那句“可以合作”的结论,接下来的重头戏是什么,已经无需多说了。

     …… 秋风肃穆,正值九月之初。

     距离刘辩坐上这个皇位,时间仍短得不可思议。

     可他已经无法改变今日的局面。

     刘辩像是失了魂一般坐在御座之上,听着一个个声音钻入他的耳中。

     最醒目的,是礼官丁宫的声音。

    他在主持着今日的场面,宣读一封策文。

     也是自他登基以来,第一封不需要由他签署通过,就能宣读在众人面前的策文! 天子德不配位,愿退居弘农王位,让出帝位。

     ——这样的一封策文! 崇德殿上,朝臣垂手而立,冷酷得让刘辩心惊。

     当袁隗和董卓对视了一眼,走上前来的时候,他终于从那幽魂一般的状态中惊醒过来,试图想要后退避让,但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已经先一步握住了他的手,根本没给他退避的机会,就将他“扶”下了御座。

     两名侍从即刻走上前来,给袁隗搭了一把手,解下了刘辩腰间的印绶。

     另一名宫人则从一旁捧来了玉玺。

     玉玺、印绶,还有“禅让”的诏书,都被送到了另一个人的面前。

     刘辩一抬头,就对上了他的眼睛。

     陈留王刘协…… 他当日向唐姬哭诉的时候还曾经说过,要是这世上没有陈留王就好了, 可当那些帝王的象征全部被移交到刘协手中的时候,刘辩又可以看到,刘协的脸上没有一星半点的喜色。

     他向来早慧,一定知道什么是皇帝的意义,但在此刻,刘协这位接任皇帝的人也只是这盘供人观赏的棋局上的棋子,根本没比刘辩尊贵、自由到哪里去。

     所以刘协也只是呆呆地站着,看着这场废立天子的好戏,没有任何一个皇帝笑得出来。

     刘辩没觉得如释重负,刘协也没觉得青云直上。

     “陛下,请即天子位!”董卓负剑着履,大袖款摆地走上前来,向刘协发出了邀请。

     年幼的新君刘协牙关轻轻一颤,在近乎威逼的视线当中挪动了脚步,仿佛走慢了一步,就会被一把利剑贯穿胸膛。

     他很快坐在了尚有余温的御座之上,听到朝臣向他行礼。

     但这礼数好像还没有行完,他就看到董卓挥了挥手,向礼官丁宫示意。

     那宣读的声音再度响了起来:“带何太后上殿——” 刘辩还来不及为自己失去皇帝的位置而感怀,就已骤然脸色煞白,“母后!” 他话音未落,自殿外已有一位妇人被推搡了进来。

     皂色的直裾因这一推,几乎将她绊倒在当场,却又见她费力地站直了身子,抬起了下巴,站定在了殿中。

     那是一位雍容贵气的女子。

    虽是面色苍白,发上的明珠簪珥、翠羽凰爵早已消失无踪,似是被人强行卸去了钗环,仍有一种迫人的威仪。

     她环顾了一圈殿内,没去看刘辩如何,只望向了御座之上的刘协,顿时对眼前的情况了然,随即放肆地笑出了声:“怎么?是我这个屠户之女难登大雅之堂,还是诸位已不将汉室规矩放在眼里?为何这更换天子之事,竟不需要和我这位太后商榷,直到一切结束,才将我请来此地!” “哈哈哈哈哈你们说,这是不是太好笑了些!” 堂上朝臣之中,顿时有数人低下了头去。

     董卓却没将何太后的这句质疑当作一回事,厉声斥道:“自然是因为,先前的皇帝不配帝王之位,你这位太后也当不得母仪天下四字!” 他拱手抬起,朝着刘协行了个礼,话却是对着何太后说的:“当今陛下年纪虽小,已有帝王气象,统御之才,却在襁褓之中险些遭你这妇人毒手,虽保全了性命却失去了母亲,幸得董太后栽培,才能长至今日。

    可就在数月之前,孝灵皇帝尸骨未寒,你便毒杀董太后,只为总揽后宫,堪称不敬不孝之最!如此品性之人,有何资格,对废立皇帝之事置喙!” “还有,若非你这迂腐妇人非要保全宦官,居中调停,何进大将军怎会被骗进宫来,身死于宫中,归根到底,北宫、邙山之乱,天子外奔之祸,尽数由你这妇人而起!” 何太后面色愈发惨白,但抬起望向董卓的眼中,却仍是一片凶蛮:“那么你董卓呢?” “陛下屡屡让你前去赴任,你都推辞不去,大将军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肢解他兄弟遗骸之事也做得冠冕堂皇,为臣者不思忠君报国,却步步紧逼,给自己先安三公高位,后废黜天子,你又算是什么东西!” “我算是什么东西?”董卓冷笑了一声,大步上前,“我董卓征战沙场的时候,你那兄长还……” “啊!” 朝臣之中一声惊呼。

     只见那形容狼狈的何太后竟忽然自袖中抽出了一把“匕首”,就在董卓靠近的上一刻,狠狠地向着他刺去。

     董卓伸手一拉一拽,在这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了一声骨头断折的声音。

     那道皂色的身影也已被冲上来的侍从扣押在了当场。

     紧接着,便是一支金簪从一只软软垂下的右手上松开,砸在了崇德殿的地面上。

     发出了当啷的一声脆响。

     何太后的刺杀来得猝不及防,被擒也快得令人咋舌,可她的声音仍未认输,“你想说你董卓在凉州杀人的时候,我兄长还在当屠户,但那又如何!今日我这太后是堂堂正正的太后,你这司空却是自己封的司空,你我之间谁是逆贼一目了然——” “拖下去!把她给我拖下去。

    ”董卓怒目圆睁,呵斥下令,“将这毒杀陛下生母,毒杀董太后的毒妇拖入永安宫,禁足在内。

    ” “哈哈哈哈哈哈,毒妇?” 何太后癫狂地发笑,因拖拽出殿又牵扯到的伤势,也只是让她的声音里多出了几声轻嘶,却没阻止她的声音铿然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