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关灯
步优势的同时,向着潼关的关门,发出了预谋已久的进攻。

     撞木战车滚过战场,车轮声响隆隆不歇。

     远处,更有投石车待命而动。

     可李儒此时能做的,绝不是逞一时之勇,而是继续指挥着潼关上下士卒的调度,确保此刻还有一支后备的兵力,抵着重物,压向关门的内侧,以便强行在那关门发出一声巨大的撞击声时,虽摇晃了片刻,但仍是顽强地支撑在了那里。

     后方,还有更多的关内士卒压阵上前,让潼关的大门彻底稳固了下来。

     “我就说咱们还有戍守一方的优……” “军师!”一声变调的士卒疾呼,瞬间打破了李儒的庆幸。

     只因就在关门守住的同时,白波营也已到了城下,向着城头甩出了数以百计的钩锁。

     利爪破空,银光灿然。

     关中守军或许来得及斩断其中的一根两根,却完全不可能在顷刻间,将其全部摧毁,也更拦不住,那些因为某种缘故吃苦耐劳了许多的白波军手脚并用地向着关上攀爬而去,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协助自己的同伴站稳脚跟。

     徐晃甚至要比他的士卒还要更快一步地站稳在了潼关的关墙之上,凭借着作战的直觉,避开了一支向他射来的箭矢,然后狠狠一刀,斩在了守军的脖颈上。

     而另一头,高顺人虽沉默,手中的兵刃却一点也不沉默。

     他借助云梯登上了城头,极快地组织起了一支十余人的小队,凭借着彼此的配合抗衡着守军的反扑,又一步步接应着同在登城头的士卒,如同滚雪球一般,让自己的队伍迅速壮大。

     再一步步向着城关大门的方向厮杀而去。

     倘若有人在近处的话就会发觉,在高顺的手腕甲胄处,有着一道流淌向下的血色,并不是其他人的血,但这并未阻止他如履平地,奋力向前,又斩杀了一名敌人,诠释着何为重甲步兵的置生死于度外。

     也无法阻挡,当更多的洛阳大军投身战场,厮杀的气势又向上攀升了一级,让他们此刻的眼中,只剩下了那还未开启的大门,那阻挡在他们面前的最后障碍。

     “撞上去!再用点力气!” 那是城下的声音。

     “快!还差几个人了!” 那是城上的声音。

     城下的关中守军试图借助一处处绳梯木梯石梯,迅速向城头补充兵力,却被更为凶悍的对手踹了下去。

     李儒也终于在目睹着这一幕的时候意识到,昨日刘秉的质问,最为可怕的,或许并不是那句“面面俱到”,而是最后的一句话—— 你还能谋算人心吗? 还能吗? 当董卓兵强马壮之时,他能提出让董卓伺机而动的建议,当董卓踏足洛阳的时候,他能提出让他利用那些士族的建议,当董卓被逼退入关中后,他还能联结马腾,内修军政…… 可现在,在他面前的,是自三万精兵折损之后越发惊人的实力对比,是洛阳陛下驾临关中的大势所趋,是战场的交锋很快就因一面倒的气势而有了分出胜负的迹象,也是在他那指挥位置的前方,潼关的城门,发出了一声难以承受住冲击的响动。

     “嘎吱”一声响动,放在整个战场上可能并不算多,却宛若一道惊雷劈在了头顶。

     那并不仅仅是因为,外面的士卒又借着冲车与撞木,以更大的力气压向了城门,也是因为,在一具具关中士卒的尸体,被从城头丢弃下来的时候,城下的守军也被恐惧与畏缩的情绪所包裹,想要后退一步,再一步。

     李儒几乎是即刻就想要喊出一句“不得后退,给我撑住”这样的话,但泼洒而下的血雨,没模糊住他的视线,却先堵住了他的嘴,以至于他一个字也没有发出来。

     于是当先发出的,就是“轰”的一声巨响,用来阻门的一尊重物,终于向内倒塌了下去。

     数名士卒应声而倒。

     外面又是一下重击,那门扇之间也出现了一条裂隙。

    攻城的一方却还是锲而不舍地穷追猛打,直到凶狠地彻底撕开了这条裂隙。

     上设撞木,下生尖刺的战车就在这城门开启之时,毫不犹豫地冲向了前方,将那些还未来得及从城门前撤离的士卒卷入了当中。

     铁皮包裹着的战车绝非肉体凡胎所能抗衡,吞吃着血肉,凶悍非常,借着突围的成功继续向前滚动。

     有侥幸并未直面城门的人尖叫着避开了它,却在回头之时看到,在这架战车的前方,还有一个人。

     一个并未挪动半步的人。

     “军师!” 一名亲卫的惊呼没能让那个仿佛正在发愣的人赶紧迈开脚步,逃离所在的位置,也没能让那一架架战车、那一名名手执长兵的士卒停下脚步。

     后者继续向前,以利器贯穿着前方的每一个人,也包括了这位曾为董卓出谋划策良多的谋士。

     在这已杀红了眼的战场上,推动战车的士卒闷头发力,只管向前,他们可能都未必意识到,自己方才的行动做出了怎样的立功之举,只是继续为后方的陛下撞开一条坦荡平顺的前路。

     哪怕脚底踩踏着血腥泥泞,也要继续往前奔走。

     但这一下冲撞,对于此刻的关中守军来说,就是他们本不完整的天,彻底塌陷了另外的一半。

     李儒死了。

     死在敌军破开潼关的那一刻,仿佛是因刘协此刻的位置让他无中下手,以至于他干脆在洛阳汉军入关的同时,做出了死于阵前的选择,也没有给他们留下任何一句可供指导的话。

     再往前的那一句“优势”,在城门被破的时候,完全不能再听。

     他们应该怎么办! 好像除了再比之前跑得更快一些,完全没有其他用于应对的手段。

     而对于李儒来说…… 在剧痛过后很快归于平静的死亡里,他已经再无法去想,其他随同——反叛的人,应该如何了。

     他们惊恐逃窜,他们弃械投降,他们被入关的兵马驱使着向前奔行,向着等待自由已久的长安而去,都是他们的选择。

     他只是遥遥地又听到了一声从远处吹来的号角。

     那又一声进攻的号角,让刘秉所乘坐的战车,在此刻启动,通过了已然洞开的潼关城门,轧过了某位同为罪魁祸首之人的血肉,行进在长安郊外的原野之上。

     风呼呼地吹起了赤红的汉家战旗,吹起了满场残存的血气。

     与此同时,此刻已大为明亮的日光,已升至了半空,从南方照在这位君主朝气正盛的面容上,也让他借着日光,看到这片草木不丰的土地。

     若是后世有人要来追忆这一日的话,一定会感慨一个惊人的巧合。

     当刘秉带兵攻破潼关之时,孙策与关羽也带兵穿过了武关,一路砍杀,直扑长安。

     吕布骑乘着赤兔马,在贾诩的指点下越过渭水途经的河谷,攻占了关中边缘的陈仓,随即向着长安开拔。

     在这途中,他会路过一个地方,叫做槐里,正是陛下因他攻占凉州的战功,为他敕封的“槐里侯”地名所在。

     但此刻的刘秉还并不知道这两路的进程,只是果断地向军中下达了号令。

     一路骑兵,即刻赶赴长安,探查刘协与朝堂百官的情况,若长安城门已关,其中守将负隅顽抗,那就仍有一场硬仗要打。

     一路骑兵,追击逃遁的敌军,杀向长安附近的大营,即刻赶去收编。

     攻破潼关,只是打开了关中真正的大门,他还有许多要做的事情。

     但很快,刘秉就从前者得到了消息。

     长安的情况,好像和他所想的完全不同。

     “贼将张济听闻李儒身死,牛辅消失于战乱当中,恐怕也已遭遇不测,负荆请罪来降,既为自己的从贼而忏悔,也为他在守城时杀了几个官员而自首。

    ” “……他还说起了一件事。

    ”赵云向刘秉汇报道,“陈留王不在长安。

    ” “那他在哪儿?”刘秉问道。

     “他与皇甫义真,趁乱抢夺了郿坞,正在借助此地防守。

    ” 刘秉愕然须臾,连忙下令道:“那就随朕赶赴郿坞,救人脱困,至于那张济……先将其下狱,将长安城中的朝臣都救援出来再说。

    ” 这些都等战后安排也不迟,当务之急,还是即刻结束关中的战事。

     既然已发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