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车祸
关灯
小
中
大
国际联欢社像往日一样歌舞升平。
说起来,南京这座城市是很善于醉生梦死的。
当初辛亥革命的时候,武昌城头的枪声一响,南方的革命党都揭竿而起了,沿着沪宁线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光复,从江南到江北,唯独一个南京被围在当中,还在懵懵懂懂地守着清政府。
但偏偏又有着虎踞龙盘的风水,被当做了临时政府的首都。
再后来,随着北伐的推行,兜兜转转又回来,1927年4月18日,这个全国最政治冷感的地方,正式成为了中华民国的政治中心。
南京的迟钝还体现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面抗战对大部分首都市民来说,仍旧是一个听得见看不着的概念。
抗日情绪是高涨的,但是真刀真枪的战场,还离自己远得很呢。
直到“八一三”淞沪会战了,看到日本人的飞机从头顶飞过,才知道要准备逃难了。
任少白的同事魏宁生,那年上中学一年级。
秋天,梧桐树的叶子还没有全部变黄,学校就停课了。
他跟着家里人先逃到城北郊区,听着不远处狮子山一带传来的炮火声,还以为这就是最可怕的日子了。
谁知没过多久,就传来城南中华门遭到密集轰炸的消息,雨花台的防线被攻破,紫金山的防线被攻破,日本人真的打进来了。
北郊也不再安全,要过江,要继续逃。
魏宁生家里六口人,最小的妹妹还不到一岁。
一路上,小娃儿一直哭,大人们自顾不暇,也不知道是谁提议的,要把她丢下,藏在农户外面的草垛子里,听天由命。
但是那个年头,天上只有鬼子丢下来的炸弹,没有神仙老爷。
跟着家人又上路的魏宁生是一路走一路吵,半日后一咬牙一跺脚,自个儿往回跑,重新找到那个草垛,把妹妹翻了出来。
天寒地冻,婴儿命大,可能这就是老天最后的显灵。
过了那个冬天,包括魏宁生在内的很多南京人又回来了,毕竟家在这里啊。
后来无论是日本人的伪维新政府,还是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都跟他们没什么关系,反正这么些年,各路人马来来去去,已经麻木了。
现在的魏宁生,每天笑嘻嘻的一张脸,很难想象出,当年还只是个半大小子的他,是怎么一个人抱着襁褓里的妹妹,跑了十几公里,最后在中山码头终于赶上了在等他的家人。
之后,家里人谁也没有再提起这个事,如今小学都快毕业了的魏小妹也不会知道,自己曾经被至亲放弃过的事实。
南京人,好像很善于跟自己和解似的。
而后来到这座城市的人,也很快掌握了这项技能。
内战打到第三年,国军节节败退,关于会不会划江而治的讨论已经甚嚣尘上,首都的官员却仍然迷恋着跳舞和打牌,大有把南京也当成上海来享受的架势。
任少白坐在一张桌子旁等吕鹏,苏北口音的酒保给他介绍新到的一种威士忌,他四处张望了一下,随口问道:“之前那个湖南小哥没在?” 酒保说:“我们这儿没有湖南籍的。
” 任少白愣了一下,又很快反应过来,这里的酒保估计卖酒有分成,眼前这个热情推销了半天,肯定是不想把到手的生意分给别人。
于是就只是笑了笑,没有再追问。
他其实不懂喝威士忌,等到杯子里的冰块化了一点,把冲人的烟熏味稀释了,他才觉得好入口。
可直到原本褐色的酒颜色越发淡了,吕鹏却还是没有来。
过了八点钟,经理来到他身边,问是任先生吗?有位吕先生来电话找他。
任少白跟着他去吧台后面接电话,吕鹏在电话里说自己今晚是来不了了,明天请他去六凤居吃早饭。
电话里吕鹏的语气听起来很烦躁,任少白也没有
说起来,南京这座城市是很善于醉生梦死的。
当初辛亥革命的时候,武昌城头的枪声一响,南方的革命党都揭竿而起了,沿着沪宁线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光复,从江南到江北,唯独一个南京被围在当中,还在懵懵懂懂地守着清政府。
但偏偏又有着虎踞龙盘的风水,被当做了临时政府的首都。
再后来,随着北伐的推行,兜兜转转又回来,1927年4月18日,这个全国最政治冷感的地方,正式成为了中华民国的政治中心。
南京的迟钝还体现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面抗战对大部分首都市民来说,仍旧是一个听得见看不着的概念。
抗日情绪是高涨的,但是真刀真枪的战场,还离自己远得很呢。
直到“八一三”淞沪会战了,看到日本人的飞机从头顶飞过,才知道要准备逃难了。
任少白的同事魏宁生,那年上中学一年级。
秋天,梧桐树的叶子还没有全部变黄,学校就停课了。
他跟着家里人先逃到城北郊区,听着不远处狮子山一带传来的炮火声,还以为这就是最可怕的日子了。
谁知没过多久,就传来城南中华门遭到密集轰炸的消息,雨花台的防线被攻破,紫金山的防线被攻破,日本人真的打进来了。
北郊也不再安全,要过江,要继续逃。
魏宁生家里六口人,最小的妹妹还不到一岁。
一路上,小娃儿一直哭,大人们自顾不暇,也不知道是谁提议的,要把她丢下,藏在农户外面的草垛子里,听天由命。
但是那个年头,天上只有鬼子丢下来的炸弹,没有神仙老爷。
跟着家人又上路的魏宁生是一路走一路吵,半日后一咬牙一跺脚,自个儿往回跑,重新找到那个草垛,把妹妹翻了出来。
天寒地冻,婴儿命大,可能这就是老天最后的显灵。
过了那个冬天,包括魏宁生在内的很多南京人又回来了,毕竟家在这里啊。
后来无论是日本人的伪维新政府,还是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都跟他们没什么关系,反正这么些年,各路人马来来去去,已经麻木了。
现在的魏宁生,每天笑嘻嘻的一张脸,很难想象出,当年还只是个半大小子的他,是怎么一个人抱着襁褓里的妹妹,跑了十几公里,最后在中山码头终于赶上了在等他的家人。
之后,家里人谁也没有再提起这个事,如今小学都快毕业了的魏小妹也不会知道,自己曾经被至亲放弃过的事实。
南京人,好像很善于跟自己和解似的。
而后来到这座城市的人,也很快掌握了这项技能。
内战打到第三年,国军节节败退,关于会不会划江而治的讨论已经甚嚣尘上,首都的官员却仍然迷恋着跳舞和打牌,大有把南京也当成上海来享受的架势。
任少白坐在一张桌子旁等吕鹏,苏北口音的酒保给他介绍新到的一种威士忌,他四处张望了一下,随口问道:“之前那个湖南小哥没在?” 酒保说:“我们这儿没有湖南籍的。
” 任少白愣了一下,又很快反应过来,这里的酒保估计卖酒有分成,眼前这个热情推销了半天,肯定是不想把到手的生意分给别人。
于是就只是笑了笑,没有再追问。
他其实不懂喝威士忌,等到杯子里的冰块化了一点,把冲人的烟熏味稀释了,他才觉得好入口。
可直到原本褐色的酒颜色越发淡了,吕鹏却还是没有来。
过了八点钟,经理来到他身边,问是任先生吗?有位吕先生来电话找他。
任少白跟着他去吧台后面接电话,吕鹏在电话里说自己今晚是来不了了,明天请他去六凤居吃早饭。
电话里吕鹏的语气听起来很烦躁,任少白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