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磁悬浮试验线与星际线索

关灯
在江城新区的晨曦中,一条长达12.7千米的磁悬浮试验线,宛如银色丝带般向远方延伸。

    林峰站在控制中心的玻璃幕墙前,注视着“红警号”磁悬浮列车缓缓驶出车库。

    车身上的蓝色齿轮标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超导线圈发出15赫兹的嗡鸣声——那是液氮冷却系统正在工作的声音。

     “林总,轨道高低差为3.7毫米,车体垂向加速度达到1.2米每二次方秒,已经超过了舒适度阈值(0.5米每二次方秒)。

    ”总工程师赵伟的声音中带着焦虑,“德国西门子的专家就在现场,他们说我们的轨道调平精度连TGV的一半都达不到。

    ” 林峰调出激光调平系统的三维模型,说道:“让他们见识一下红警的速度。

    ”他指向参数面板,上面显示【激光波长1064纳米,定位精度正负0.1毫米,扫描速度500毫米每秒】。

    “24小时之后,我要轨道平顺度达到UIC6级标准(高低差小于等于0.3毫米)。

    ” 西门子工程师卡尔冷笑一声:“你们的高温超导技术简直就是个笑话!液氮成本是氦气的17倍,能耗根本降不下来!”他掏出平板电脑,展示柏林磁悬浮的数据:【能耗0.3千瓦时每千米,比你们低40%】。

     “那是因为你们用的是低温超导(零下269摄氏度),”林峰按下启动按钮,“我们的新型制冷系统能耗降低了62%。

    ”全息投影显示【高温超导能耗0.35千瓦时每千米,成本比低温超导低27%】。

    他转向国际铁路联盟(UIC)专家,说道:“明天上午9点,欢迎各位到现场进行测试。

    ” 深夜的施工现场,红警建筑师操控着激光摊铺机进行作业。

    赵伟拿着轨检仪跟踪测量,激动地喊道:“0.1毫米!真的只有0.1毫米!”他兴奋地给林峰打电话,“林总,卡尔刚才来看过,脸都绿了!” 第二天的测试中,“红警号”以60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行驶,振动加速度仅为0.3米每二次方秒。

    UIC专家在报告中写道:“轨道平顺度超越德国ICE,磁悬浮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卡尔当场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我们愿意用永磁轨道专利,换取你们的高温超导线圈技术。

    ” 此时,月球基地传来捷报:氦-3提取工厂首次产出1吨氦-3。

    能量核心启动时,深海金字塔突然发出强光,林峰的系统终端自动下载了史前文明数据库片段。

    全息投影中,“先行者文明”的工程师正在调试红警系统,语音记录显示:【修复地球-月球殖民通道,坐标已同步至天眼射电望远镜】。

     “原来红警系统是外星工具!”林峰盯着地月能量网络模型,只见贵州天眼、深海金字塔、月球基地形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边长恰好是38.4万公里(地月平均距离)。

    他突然想起系统日志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