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月球基建与星际引擎

关灯
在月球背面的熔岩管深处,林峰专注地凝视着全息投影里的月球基地蓝图。

    系统面板悬浮在他面前,清晰地显示着最新任务:【主线任务:建立月球前哨站,需在180天内完成5000吨建材储备,任务奖励为星际跃迁引擎燃料配方】。

    基地选定的地址在直径3公里的“熔岩管天窗”附近,这里既能有效躲避陨石的撞击,又能充分利用地热能源来维持恒温环境。

    当第一艘“华夏基建者号”货运飞船从地月转移轨道驶入环形山时,林峰留意到飞船货舱上有特殊标记,那是月球氦-3开采设备的专用标识。

     “氦-3是可控核聚变的理想燃料,月球上的储量足够地球使用1万年。

    ”系统突然弹出加密通讯,屏幕上出现了国防科工委王主任的面容。

    他身后的星图上,月球南极的沙克尔顿环形山被红色圆圈标注着,“NASA已在那里部署了月球车,我们的前哨站必须抢在他们之前建立氦-3开采标准。

    ”更为紧迫的是,俄罗斯航天局宣布将在72小时内发射“月球-26”探测器,目标同样指向沙克尔顿环形山。

    一场无声的月球资源争夺战已悄然拉开帷幕。

     太空建材实验室的3D打印机正在进行首次月面测试。

    与地球的环境不同,月球环境要求打印材料必须同时满足抗压强度≥600MPa、抗辐射性能≥1000Gy以及轻量化(密度≤1.8g/cm3)这三大指标。

    当激光烧结系统将月壤加热至1600℃时,林峰紧张得屏住了呼吸。

    月壤中富含二氧化硅和氧化铝,理论上能通过微波烧结技术直接转化为高强度陶瓷。

    打印臂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外科医生,层层叠加出前哨站的第一块舱体构件,其表面呈现出珍珠母贝般绚丽的虹彩纹理。

     “材料强度达标,辐射屏蔽性能超出预期。

    ”系统检测报告让林峰松了一口气。

    这种“月壤陶瓷”不仅比地球铝合金轻30%,还具备自动修复微裂纹的能力。

    更神奇的是,构件表面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调节颜色,高温时变为深邃的蓝色以散热,低温时则转为能吸收热量的黑色。

    当第一座半圆形舱体在熔岩管内拼接完成时,舱壁自动亮起柔和的白光,那是嵌入材料的磷光体在月球微弱阳光下储存的能量。

     地月供应链的建立充满了挑战。

    传统化学火箭的运输成本高达2万美元/公斤,而系统提供的“电磁弹射货运系统”能将成本大幅降至200美元/公斤。

    在海南文昌发射基地,3000米长的超导电磁轨道如同一条银色巨龙延伸至海边。

    当满载月壤烧结设备的货舱被加速至12公里/秒时,音爆云在海面上形成巨大的环形冲击波。

    这种“太空电梯2.0”技术让马斯克都不禁惊叹:“华夏人把基建狂魔的称号带到了太空。

    ” 月球前哨站的能源系统采用了创新的“地月激光电网”。

    在青藏高原,由2000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