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柯伊伯带信号与星际跃迁
关灯
小
中
大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地下控制室内,林峰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全息屏幕上那缓缓旋转的柯伊伯带模型。
此时,系统的红色警报仍在不停地闪烁,屏幕上显示着:【检测到异常能量信号,频率1.21千兆赫,疑似人工调制,信号源坐标:柯伊伯带QB1天体区域】。
这一重大发现瞬间让全球航天界为之震动——在距离地球64亿公里的寒冷地带,竟然出现了智慧文明的痕迹?更让人感到不安的是,该信号呈现出规律性脉冲,宛如某种导航信标。
“跃迁引擎必须提前进行测试。
”林峰迅速调出飞船设计图,“华夏开拓者号”星际探测器的蓝图在灯光的映照下泛着幽蓝的光芒。
这艘融合了反物质推进与曲速技术的飞船,理论速度能够达到0.8倍光速。
然而,关键问题依旧悬而未决:如何在超光速状态下保持通讯?就在这时,系统商城突然刷新出一项新技术:【量子纠缠通讯模块,售价3000文明点数,可实现跨星际即时通讯】。
林峰毫不犹豫地点击了兑换——毕竟,此刻每一秒都有可能决定人类文明的命运。
跃迁引擎的首次载人测试被选定在月球背面的“寂静海”基地。
当六名宇航员进入驾驶舱后,基地广播响起了倒计时:“10……3……1,启动!”刹那间,飞船周围的空间扭曲成漏斗状,蓝色的切连科夫辐射如同绚丽的极光般环绕着船体。
在地面控制中心的屏幕上,飞船图标在短短0.03秒内就从月球跳到了火星轨道——4光分的距离被瞬间压缩。
“成功了!”首席科学家激动地摘下眼镜,数据显示飞船内部时间仅流逝了0.01秒,完美地规避了相对论时间膨胀效应。
与此同时,柯伊伯带信号的破译工作也同步展开。
国防科大的超级计算机“天河十号”经过连续72小时的运算,终于从杂乱的脉冲中提取出有效信息:一张星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17个恒星系统的位置,其中一个赫然便是太阳系。
更令人震惊的是附带的数学公式——它描述的竟是曲速引擎的能量方程,比人类现有的理论至少超前50年。
系统突然发布任务:【主线任务:90天内抵达信号源,任务奖励:戴森球核心组件蓝图】。
“这可能是一个陷阱。
”王主任的全息影像出现在指挥中心,他担忧地说道,“如果这是高级文明的诱捕装置该怎么办?”林峰调出信号频谱分析,指出关键细节:“信号中包含量子纠错码,这是宇宙通用的和平标识。
而且对方主动分享技术,更像是某种邀请。
”最终,联合会议做出决定:由“华夏开拓者号”搭载30名科学家,携带地球文明数据库和反物质武器,踏上人类史上最远的星际旅程。
星际采矿舰的建造创造了新的工业奇迹。
在智能建造产业园的“太空工厂”里,3D打印机以每天200吨的速度制造着飞船部件。
纳米碳纤维与月球钛合金的复合材料强度达到4500MPa,足以抵御柯伊伯带的陨石撞击。
当第一艘采矿舰“共工号”下水时,其长达5公里的机械臂能够一次性采集10万吨小行
此时,系统的红色警报仍在不停地闪烁,屏幕上显示着:【检测到异常能量信号,频率1.21千兆赫,疑似人工调制,信号源坐标:柯伊伯带QB1天体区域】。
这一重大发现瞬间让全球航天界为之震动——在距离地球64亿公里的寒冷地带,竟然出现了智慧文明的痕迹?更让人感到不安的是,该信号呈现出规律性脉冲,宛如某种导航信标。
“跃迁引擎必须提前进行测试。
”林峰迅速调出飞船设计图,“华夏开拓者号”星际探测器的蓝图在灯光的映照下泛着幽蓝的光芒。
这艘融合了反物质推进与曲速技术的飞船,理论速度能够达到0.8倍光速。
然而,关键问题依旧悬而未决:如何在超光速状态下保持通讯?就在这时,系统商城突然刷新出一项新技术:【量子纠缠通讯模块,售价3000文明点数,可实现跨星际即时通讯】。
林峰毫不犹豫地点击了兑换——毕竟,此刻每一秒都有可能决定人类文明的命运。
跃迁引擎的首次载人测试被选定在月球背面的“寂静海”基地。
当六名宇航员进入驾驶舱后,基地广播响起了倒计时:“10……3……1,启动!”刹那间,飞船周围的空间扭曲成漏斗状,蓝色的切连科夫辐射如同绚丽的极光般环绕着船体。
在地面控制中心的屏幕上,飞船图标在短短0.03秒内就从月球跳到了火星轨道——4光分的距离被瞬间压缩。
“成功了!”首席科学家激动地摘下眼镜,数据显示飞船内部时间仅流逝了0.01秒,完美地规避了相对论时间膨胀效应。
与此同时,柯伊伯带信号的破译工作也同步展开。
国防科大的超级计算机“天河十号”经过连续72小时的运算,终于从杂乱的脉冲中提取出有效信息:一张星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17个恒星系统的位置,其中一个赫然便是太阳系。
更令人震惊的是附带的数学公式——它描述的竟是曲速引擎的能量方程,比人类现有的理论至少超前50年。
系统突然发布任务:【主线任务:90天内抵达信号源,任务奖励:戴森球核心组件蓝图】。
“这可能是一个陷阱。
”王主任的全息影像出现在指挥中心,他担忧地说道,“如果这是高级文明的诱捕装置该怎么办?”林峰调出信号频谱分析,指出关键细节:“信号中包含量子纠错码,这是宇宙通用的和平标识。
而且对方主动分享技术,更像是某种邀请。
”最终,联合会议做出决定:由“华夏开拓者号”搭载30名科学家,携带地球文明数据库和反物质武器,踏上人类史上最远的星际旅程。
星际采矿舰的建造创造了新的工业奇迹。
在智能建造产业园的“太空工厂”里,3D打印机以每天200吨的速度制造着飞船部件。
纳米碳纤维与月球钛合金的复合材料强度达到4500MPa,足以抵御柯伊伯带的陨石撞击。
当第一艘采矿舰“共工号”下水时,其长达5公里的机械臂能够一次性采集10万吨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