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问政六部

关灯
翌日早朝,文德殿。

     经历昨日的雷霆手段,今日殿内气氛格外凝重。

    百官行礼时,不少人都偷偷抬眼,试图从御座之上那位身着绛纱袍、头戴通天冠的官家脸上,看出一些端倪。

     赵佶面色平静,待常礼毕,便直接开口,声音清晰地传遍大殿: “御史台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近日克尽职守,朕心甚慰。

    陈过庭。

    ” “臣在。

    ”陈过庭出列。

     “朕擢你为御史中丞,总宪台务。

    当持身以正,纠劾百司,肃清纲纪。

    ” “臣,定不负陛下重托!”陈过庭深吸一口气,肃然拜下。

    由监察御史直升御史台长官,这是破格提拔,更是千斤重担。

     “张克公。

    ” “臣在。

    ” “朕命你为殿中侍御史,监察殿省,纠弹朝仪,凡有失仪不法者,皆可直奏。

    ” “臣领旨!” “李广。

    ” “臣在。

    ” “朕命你为监察御史,协理台务,分察六部及诸司。

    ” “臣遵旨!” 一连串的人事任命,快速而坚定,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整个御史台的核心层被彻底更换,换上了敢于直言、且在弹劾蔡京一事中证明过忠诚与勇气的人。

    百官心中凛然,知道这意味着官家要将言路牢牢抓在手中,以往的许多“惯例”和“情面”,恐怕都要行不通了。

     处理完御史台的人事,赵佶并未如往常般让群臣广泛奏事,而是简单处理了几件紧急政务后,便宣布散朝,但却单独留下了六部尚书、侍郎以及枢密院的几位主官。

     “诸位卿家,随朕至垂拱殿偏殿,朕有事垂询。

    ”赵佶说完,率先起身离去。

     被点名的十几位重臣面面相觑,心中顿时七上八下。

    官家单独召见,而且是集体召见却又分开垂询,这是要做什么?莫非昨日的整顿之风,要吹到他们头上了? 垂拱殿偏殿外,吏部尚书王黼、户部尚书唐恪、礼部尚书白时中、兵部尚书薛昂、刑部尚书慕容彦逢、工部尚书李邦彦,以及枢密使郑居中、知枢密院事吴居厚、同知枢密院事王麟等人,皆在廊下等候。

    内侍一次只请一人入内,更增添了紧张气氛。

     众人虽位列宰执、部堂,此刻却也无心寒暄,各自沉默,偶尔交换一个眼神,都充满了疑虑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