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忠烈园·国葬

关灯
政和五年十月十九,宜破土,宜安葬,宜移柩。

    仿佛连上天,也选定了这个日子,来迎接英灵的归葬。

    天色灰蒙,细雨如丝,悄无声息地浸润着这座当世最繁华的都市。

     皇陵左侧,新辟的“忠烈园”肃穆寂静。

    尚未完工的石阙牌坊已然立起,其上“忠烈园”三个擘窠大字墨迹犹新,乃官家御笔亲题。

    园内,新栽的松柏在细雨中愈显苍翠。

    一条新铺的神道直通深处,两侧,无数白麻幡旗在凄风冷雨中无力地垂着,连绵如雪,与灰暗的天色交织成一幅巨大的悲怆画卷。

     神道尽头,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墓穴已然掘好,泥土的气息混合着雨水的清冷,弥漫在空气中。

    墓穴前,数百个覆盖着大宋龙旗的陶罐整齐列阵,无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殿前司与侍卫马步司精选的甲士,盔明甲亮,如同铁铸的雕塑,持戟肃立于陶罐阵周围与神道两侧,冰冷的甲胄上凝结着细密的水珠。

    整个场面,视觉上的冲击力无比强烈——白的幡,黑的甲,暗红的龙旗,灰蒙的天,以及那数百个代表逝去生命的陶罐,构成了一种撼人心魄的庄严与悲壮。

     汴京的百姓,从昨夜起便有许多人自发斋戒,汴京的纸马香烛几乎售罄。

    今日,尽管天降小雨,从城内到城西皇陵,沿途早已被闻讯而来的民众挤得水泄不通。

    人们穿着素服,沉默地站立在雨中,无人撑伞,任由雨水打湿衣衫。

    商贾歇业,学子停课,勾栏瓦舍悉数关闭。

    一种无声的哀戚,比任何嚎哭都更能穿透人心。

     当皇帝的仪仗出现在视野中,当那覆盖龙旗的陶罐被礼兵二人一组,极其缓慢、极其庄重地抬向忠烈园时,压抑的哭声终于再也无法抑制。

     一个老妪颤巍巍地伸出手,似乎想触摸那抬过的陶罐,泣不成声:“我的儿啊……你回来了……” 旁边一个妇人紧紧搂着懵懂的孩童,指着队伍:“宝儿,看你爹爹……他是为国尽忠的大英雄……” 人群中,低泣与呜咽汇成了悲痛的河流。

    不知是谁先唱起了招魂的古老歌谣,声音苍凉嘶哑,随即,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