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汉旗所指,即为家园

关灯
李信的视线在厅内扫过,最终落在一位略显拘谨的中年文士身上。

     此人名叫周文远,是前些日子收留的一位落魄秀才,因战乱流落至此。

     陈敬之发现其才学,举荐入义学教书。

     “周先生,你饱读诗书,通晓文墨,学曹教化之责,便交由先生。

    ” “首要之事,是尽快编撰《识字兵册》简本,普及军中。

    ” “其次,整理现有律令条文,为日后立法奠基。

    ” 周文远受宠若惊,慌忙起身,长揖到地,身体因为激动而有些摇晃。

     “文远……文远才疏学浅,蒙将军不弃,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五曹主官任命完毕,李信再次看向陈敬之。

     “敬之先生,军政司日常运转、协调五曹之责,便由你暂领。

    ” “另,即刻起草一份告军民书,昭告军政司设立之事,明确各曹职责,令军民知晓。

    ” “遵命!” 陈敬之应道。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陈武终于忍不住了。

     他猛地站起来,声音带着军汉特有的粗粝与直率。

     “将军!” “设立这些……这些曹官,俺没意见。

    ” “可让这些秀才书生管民、管学,俺们这些拎刀子的兄弟,心里总有点……有点不踏实!” “这天下,说到底,还是刀把子说了算!” “让书生骑在俺们头上,兄弟们怕是不服!” 他的话,像一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水面。

     在场的其他军官,虽然没说话,但脸上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他们习惯了刀头舔血,习惯了用武力解决问题。

     对突然冒出来的文官体系,他们本能地感到抵触,甚至有一丝轻视。

     李信没有动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出。

     他站起身,走到陈武面前,伸手拍了拍他结实得像石头一样的肩膀。

     “陈武,你说得对,刀把子很重要。

    ” “没有你们这些拎刀子的兄弟,卧龙谷早被踏平了。

    ” 他的话锋陡然一转,音量提高,扫过所有军官。

     “但是!” “光有刀把子,我们永远只是一群流寇!” “一群只知道抢掠、厮杀的莽夫!” “和那些欺压我们的准噶尔贵族、清廷鞑子有何区别?” 他指向窗外,那里隐约可见连绵的梯田与新建的房舍。

     “看看外面!” “我们开垦了田地,修建了房屋,收留了流民,救治了伤患!” “我们不是在破坏,而是在建设!” “建设一个能让汉家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 “民曹管田亩户籍,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有地种,有饭吃,不饿肚子!” “学曹教化识字,是为了让我们的士兵能看懂军令,能明辨是非,不做睁眼瞎!” “这些,光靠你们手里的刀,能办到吗?” 他停顿片刻,厅内落针可闻。

     “我们不仅要能打仗,更要懂得为何而战,为谁而战!”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这八个字,不是空喊的口号!” “鞑虏是谁?” “是压迫汉人的满清!是视汉人为牛马的准噶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