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索尼查旧案·大妃事件重提
关灯
小
中
大
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三日巳时,内务府档案馆内弥漫着陈年纸张的霉味与墨香。
索尼身着正黄旗镶金边的官袍,腰束玉带,站在堆积如山的卷宗前,面色凝重——他奉皇太极之命,重查天命五年“大妃事件”,试图找到阿巴亥“失德”的证据,削弱其反驳“殉葬遗诏”的可信度。
“索尼大人,天命五年的卷宗都在这里了,”档案馆笔帖式觉罗福喀躬身禀报,他手中捧着一个巨大的木柜,柜内整齐叠放着泛黄的卷宗,“当年大妃事件的询问记录、证人供词、汗王的处置谕令,都在里面。
” 一旁的赫舍里·硕色(索尼同族侄子,正黄旗笔帖式)也上前帮忙,将卷宗逐一取出,摊放在长桌上:“叔父,当年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汗王最初将大妃休弃,后来又复位,卷宗里的记载倒是详细,就是有些供词字迹模糊,怕是得仔细辨认。
” 索尼点头,俯身翻阅卷宗——天命五年,有人举报阿巴亥与代善有染,努尔哈赤震怒,下令彻查,最终以“私藏财物”为由将阿巴亥休弃,一年后又恢复其大妃之位。
此事虽已过去六年,却仍是阿巴亥名声上的污点,若能找到“染指”的实据,三日后议政殿上,便能让她反驳遗诏的话失去分量。
“大人,你看这份供词,”觉罗福喀指着一份皱巴巴的纸册,“是当年的宫女纳喇氏的证词,说‘曾见大妃深夜去二贝勒府,逗留一个时辰才回’,这倒是能说明些问题。
” 索尼接过供词,仔细看了看,眉头微皱——纳喇氏是阿巴亥当年的贴身宫女,后来因“私传谣言”被逐出宫,证词的可信度本就不高。
他继续翻阅,目光突然停在一份没有署名的供词上,供词末尾用朱砂画了一个“冷”字标记,内容是“听闻大妃与二贝勒在御花园私会,具体细节不知”。
“这是谁的供词?为何没有署名?”索尼问道。
觉罗福喀凑过来一看,摇头道:“大人,这份供词当年就没有署名,档案馆的老档说,是有人匿名举报的,汗王也没深究——毕竟没有实据,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 索尼心中一动,指尖摩挲着“冷”字标记——他瞬间想到了冷僧机(皇太极心腹,正黄旗章京),冷僧机早年曾在阿巴亥宫中当差,对后宫之事极为熟悉,且向来对皇太极忠心耿耿。
这个“冷”字,会不会是冷僧机的标记? 他不动声色地将供词折起,藏入袖中,继续翻阅其他卷宗。
不多时,又找到一份代善的辩解书,上面写着“臣与大妃只是叔嫂,绝无越矩之事,举报者乃恶意诬陷,还请汗王明察”,落款处有努尔哈赤的朱批“已知,此事勿再提”。
“叔父,这些卷宗里,只有模糊的接触记录,没有实据,”硕色有些失望,“怕是很难用来抹黑大妃——毕竟汗王当年都没定她的罪,只是以私藏财物为由处置。
” “够了,”索尼挥手,将几份有“代善与阿巴亥接触”的供词和询问记录整理出来,“就用这些。
三日后议政殿上,我们只需说‘大妃当年确有与二贝勒暧昧的传闻,汗王曾因此休弃她’,无需实据,就能让她名声受损。
至于那份匿名供词……”他看了一眼袖中,“就当没看见。
” 觉罗福喀和硕色虽有疑惑,却也不敢多问,只能躬身应下,帮着整理挑选出的卷宗。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脚步声,正蓝旗笔帖式希福捧着一叠文书走进来,他是奉命来档案馆调取天命十一年汗王手谕的抄本(配合多尔衮阵营准备证据),见到索尼,故作惊讶:“索尼大人,您怎么也在这里?是为三日后议政殿的事来查卷宗?” 索尼心中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希福大人,本大人是奉八贝勒之命,整理汗王近年的政务记录,倒是你,来调取手谕抄本,是为核查遗诏笔迹吧?” “正是,”希福躬身行礼,目光却快速扫过桌上的卷宗——他看到了“天命五年”的标签,也注意到索尼袖中露出的供词边角,心中瞬间明白:索尼是在查大妃事件,想抹黑阿巴亥。
“既然大人在忙,那下官就不打扰了,”希福故作恭敬,转身对觉罗福喀道,“福喀笔帖式,麻烦你把天命十一年汗王手谕的抄本给我,我还要赶回去复命。
” 觉罗福喀应下,转身去取抄本。
希福趁机靠近长桌,目光快速掠过卷宗,恰好看到那份没有署名的供词露出的“冷”字标记,心中一动——冷僧机是皇太极的人,这份供词怕是与他有关。
不多时,觉罗福喀将抄本交给希福,希福躬身道谢,转身离去。
走出档案馆后,他没有立刻回正蓝旗衙署,而是绕到僻静处,将抄本交给心腹爱星阿:“你先把抄本送回衙署,告诉图尔格大人,我稍后就到——我还有些事要办。
” 爱星阿躬身应下,快步离去。
希福则转身回到档案馆附近,找了个隐蔽的角落等候——他知道,索尼定会在整理完卷宗后单独离开,届时便能探个究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果然,半个时辰后,索尼带着硕色走出档案馆,觉罗福喀送至门口便返回。
索尼对硕色道:“你先回府,把这些卷宗整理好,明日一早送到八贝勒府邸,记住,不要让任何人看到那份匿名供词。
” “侄儿明白,”硕色接过卷宗,转身离去。
索尼独自走向皇太极府邸,脚步匆匆。
希福悄悄跟上,见他走到一条僻静的小巷,从袖中取出那份匿名供词,看了一眼,又小心地藏回袖中。
希福心中笃
索尼身着正黄旗镶金边的官袍,腰束玉带,站在堆积如山的卷宗前,面色凝重——他奉皇太极之命,重查天命五年“大妃事件”,试图找到阿巴亥“失德”的证据,削弱其反驳“殉葬遗诏”的可信度。
“索尼大人,天命五年的卷宗都在这里了,”档案馆笔帖式觉罗福喀躬身禀报,他手中捧着一个巨大的木柜,柜内整齐叠放着泛黄的卷宗,“当年大妃事件的询问记录、证人供词、汗王的处置谕令,都在里面。
” 一旁的赫舍里·硕色(索尼同族侄子,正黄旗笔帖式)也上前帮忙,将卷宗逐一取出,摊放在长桌上:“叔父,当年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汗王最初将大妃休弃,后来又复位,卷宗里的记载倒是详细,就是有些供词字迹模糊,怕是得仔细辨认。
” 索尼点头,俯身翻阅卷宗——天命五年,有人举报阿巴亥与代善有染,努尔哈赤震怒,下令彻查,最终以“私藏财物”为由将阿巴亥休弃,一年后又恢复其大妃之位。
此事虽已过去六年,却仍是阿巴亥名声上的污点,若能找到“染指”的实据,三日后议政殿上,便能让她反驳遗诏的话失去分量。
“大人,你看这份供词,”觉罗福喀指着一份皱巴巴的纸册,“是当年的宫女纳喇氏的证词,说‘曾见大妃深夜去二贝勒府,逗留一个时辰才回’,这倒是能说明些问题。
” 索尼接过供词,仔细看了看,眉头微皱——纳喇氏是阿巴亥当年的贴身宫女,后来因“私传谣言”被逐出宫,证词的可信度本就不高。
他继续翻阅,目光突然停在一份没有署名的供词上,供词末尾用朱砂画了一个“冷”字标记,内容是“听闻大妃与二贝勒在御花园私会,具体细节不知”。
“这是谁的供词?为何没有署名?”索尼问道。
觉罗福喀凑过来一看,摇头道:“大人,这份供词当年就没有署名,档案馆的老档说,是有人匿名举报的,汗王也没深究——毕竟没有实据,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 索尼心中一动,指尖摩挲着“冷”字标记——他瞬间想到了冷僧机(皇太极心腹,正黄旗章京),冷僧机早年曾在阿巴亥宫中当差,对后宫之事极为熟悉,且向来对皇太极忠心耿耿。
这个“冷”字,会不会是冷僧机的标记? 他不动声色地将供词折起,藏入袖中,继续翻阅其他卷宗。
不多时,又找到一份代善的辩解书,上面写着“臣与大妃只是叔嫂,绝无越矩之事,举报者乃恶意诬陷,还请汗王明察”,落款处有努尔哈赤的朱批“已知,此事勿再提”。
“叔父,这些卷宗里,只有模糊的接触记录,没有实据,”硕色有些失望,“怕是很难用来抹黑大妃——毕竟汗王当年都没定她的罪,只是以私藏财物为由处置。
” “够了,”索尼挥手,将几份有“代善与阿巴亥接触”的供词和询问记录整理出来,“就用这些。
三日后议政殿上,我们只需说‘大妃当年确有与二贝勒暧昧的传闻,汗王曾因此休弃她’,无需实据,就能让她名声受损。
至于那份匿名供词……”他看了一眼袖中,“就当没看见。
” 觉罗福喀和硕色虽有疑惑,却也不敢多问,只能躬身应下,帮着整理挑选出的卷宗。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脚步声,正蓝旗笔帖式希福捧着一叠文书走进来,他是奉命来档案馆调取天命十一年汗王手谕的抄本(配合多尔衮阵营准备证据),见到索尼,故作惊讶:“索尼大人,您怎么也在这里?是为三日后议政殿的事来查卷宗?” 索尼心中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希福大人,本大人是奉八贝勒之命,整理汗王近年的政务记录,倒是你,来调取手谕抄本,是为核查遗诏笔迹吧?” “正是,”希福躬身行礼,目光却快速扫过桌上的卷宗——他看到了“天命五年”的标签,也注意到索尼袖中露出的供词边角,心中瞬间明白:索尼是在查大妃事件,想抹黑阿巴亥。
“既然大人在忙,那下官就不打扰了,”希福故作恭敬,转身对觉罗福喀道,“福喀笔帖式,麻烦你把天命十一年汗王手谕的抄本给我,我还要赶回去复命。
” 觉罗福喀应下,转身去取抄本。
希福趁机靠近长桌,目光快速掠过卷宗,恰好看到那份没有署名的供词露出的“冷”字标记,心中一动——冷僧机是皇太极的人,这份供词怕是与他有关。
不多时,觉罗福喀将抄本交给希福,希福躬身道谢,转身离去。
走出档案馆后,他没有立刻回正蓝旗衙署,而是绕到僻静处,将抄本交给心腹爱星阿:“你先把抄本送回衙署,告诉图尔格大人,我稍后就到——我还有些事要办。
” 爱星阿躬身应下,快步离去。
希福则转身回到档案馆附近,找了个隐蔽的角落等候——他知道,索尼定会在整理完卷宗后单独离开,届时便能探个究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果然,半个时辰后,索尼带着硕色走出档案馆,觉罗福喀送至门口便返回。
索尼对硕色道:“你先回府,把这些卷宗整理好,明日一早送到八贝勒府邸,记住,不要让任何人看到那份匿名供词。
” “侄儿明白,”硕色接过卷宗,转身离去。
索尼独自走向皇太极府邸,脚步匆匆。
希福悄悄跟上,见他走到一条僻静的小巷,从袖中取出那份匿名供词,看了一眼,又小心地藏回袖中。
希福心中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