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丰碑暗影与人心试炼

关灯
红薯丰收的喜悦,在高度戒备的紧张氛围中,显得短暂而珍贵。

    林川组织人手,将大部分红薯妥善储存起来,一部分切片晒干,一部分存入加深加固的地窖。

    他知道,这些粮食是度过接下来寒冬和可能发生的动荡的最大依仗。

     分配粮食,成为了一次对制度和人心的严峻考验。

    流民、试种农户、后来加入的村民,各方眼睛都盯着那堆成小山的红薯。

    如何分配才能公平,又能激励生产、巩固联盟? 林川没有独断,他召集了周文远、王老栓、以及流民和农户中推选出的几位代表,共同商议出了一个方案: 1.按劳分配为主:根据前期开荒、种植、管理的投入程度,分配相应份额,多劳多得。

     2.保障基本生存:确保每个人,包括老弱妇孺,都能获得维持基本生存的口粮。

     3.预留公共储备:划出相当一部分作为公共储备粮,用于应对突发状况、奖励有功人员、以及作为下一步扩大生产的种子。

     4.鼓励交换互助:允许用红薯与其他村庄交换急需的布匹、盐铁等物资。

     这个方案兼顾了效率与公平,虽然不可能让所有人完全满意,但过程公开透明,理由充分,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分配过程由各方代表共同监督,井然有序。

    这次成功的公共资源分配,极大地增强了这个新兴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对规则的尊重。

    林川在其中展现的协调能力和公正态度,赢得了更广泛的信任。

     然而,暗处的敌人并未给他们太多喘息之机。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位于村落边缘、由王老栓侄子看守的一个临时粮垛,突然起火!幸好巡逻队发现及时,加上村民们奋力扑救,火势被迅速控制,只烧毁了少量粮食。

    纵火者显然很仓促,用的是火镰引燃干燥的草料,未能造成更大破坏。

     在现场,孙小眼发现了几枚匆忙逃离时留下的脚印,与之前溪边发现的极为相似,还在草丛中找到了一小块被撕破的、与上次相同的蓝色布条。

     这是明确的挑衅和试探!敌人不再满足于侦察,开始尝试进行破坏,目的在于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