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闲谈

关灯
尚书省值房内,弥漫着纸张、墨汁和一种挥之不去的焦虑气息。

    巨大的紫檀木公案上,奏疏堆积如山,几乎要将埋头其中的长孙无忌淹没。

    他眉头拧成一个深刻的“川”字,手指烦躁地敲击着一份摊开的卷宗,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人名和数字,墨迹犹新。

     “三万!整整三万张嘴!”长孙无忌的声音带着压抑的疲惫和火气,他猛地将手中的紫毫笔拍在案上,溅起几点墨星,“青州送来的战报倒是痛快,突袭了一个依附突厥的小部落,俘获丁口妇孺三万余人!人是抓回来了,可后续呢?朝廷的文书轻飘飘一句‘妥善安置’!如何安置?粮从何来?地往何处划?这些人里,谁知道藏着多少突厥的探子、心怀怨恨的死士?简直就是…就是给长安城塞进来三万颗不知何时会炸的火雷!” 他越说越气,胸膛起伏。

    这些突厥降俘的安置问题,如同一个巨大的泥潭,牵扯着钱粮、土地、治安、民族矛盾…千头万绪,让这位以干练着称的吏部尚书兼右仆射也感到焦头烂额。

    关中的良田早就有主,总不能强行划拨,激起民变?圈禁看管?那每日消耗的粮草就是天文数字!分散安置到各州县?地方官叫苦连天,谁愿意接收这些可能带来麻烦的异族? 值房的门被轻轻推开,李承乾走了进来。

    他今日穿着一身素雅的雨过天青色圆领袍,腰间系着简单的玉带,比起前几日在两仪殿议政时的太子威仪,更添几分少年人的清爽。

    他身后只跟着内侍王德。

     “舅舅何事烦忧?”李承乾的声音清朗,打破了值房内凝滞的焦虑。

    他目光扫过公案上堆积如山的卷宗和长孙无忌眉宇间的郁色,心中已了然。

     “还能为何?自然是那烫手的三万‘宝贝’!”长孙无忌没好气地指了指案头那份卷宗,语气带着自嘲,“太子殿下来的正好,也替舅舅想想,这三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