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塞北砺剑,暗藏锋芒待风起

关灯
冯胜大军的离去,如同搬走了压在北平心头的一块巨石,让这座边塞重镇暂时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然而,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兵临城下”,燕王府上下都深刻认识到,和平与安宁只是表象,真正的危机,或许正在远方悄然酝酿。

     朱棣并没有因为冯胜的离去而放松警惕,反而有种紧迫感。

    他知道,这次危机的解除,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北元的“配合”和父皇朱元璋那难以捉摸的心思。

    这绝非一劳永逸,下一次危机何时到来,以何种形式到来,无人知晓。

     “冯胜虽走,但朝廷的眼睛,从未离开过北平。

    ”朱棣在书房内对张玉、朱能、陈敬等核心心腹说道,语气凝重,“我们必须利用好这段宝贵的时间,加速壮大自身。

    ” 他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不再是那个需要刻意示弱的“纨绔”王爷,而是一位深谋远虑的统帅。

     “军事上,”朱棣看向朱能,“王府护卫的训练强度要继续加大,‘夜不收’的编制要扩大,不仅要探查草原动静,更要深入了解朝廷在北方其他卫所的布防和动向。

    本王要打造一支精锐中的精锐,一旦有事,能以一当十!” 朱能轰然应诺:“末将领命!定不负王爷所托!”经历了冯胜大军的威慑,朱能对加强军力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经济上,”朱棣转向陈敬,“粮食、布匹、军械、钱财,越多越好。

    陈先生,你要多想办法,开源节流。

    之前推广的新作物和农具,要继续扩大范围。

    与蒙古部落的互市,要规范管理,这是我们重要的财源之一,绝不能放弃。

    ” 陈敬躬身道:“王爷放心,属下明白。

    只是……扩大‘夜不收’和军备,耗费巨大,短期内恐难……” “钱的事,本王来想办法。

    ”朱棣打断他,“必要时,可以动用王府的储备。

    记住,这不是挥霍,是投资,是为了我们所有人的未来。

    ” “人才上,”朱棣最后看向张玉,“张长史,你要继续寻访可用之才。

    无论是文臣武将,还是奇人异士,只要忠于本王,有真才实学,我们都要接纳。

    尤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