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塞北砺剑,暗藏锋芒待风起

关灯
招揽那些在朝廷中失意,或对当前弊政有所不满的官员士子。

    ” 张玉点头:“属下明白,一直在暗中进行。

    只是此类人才多心存顾虑,需徐徐图之。

    ” “嗯,不急,但要持之以恒。

    ”朱棣沉吟片刻,补充道,“另外,要密切关注南京的动向。

    太子殿下的身体、各藩王的动作、朝中大臣的派系……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我们的未来。

    ” 接下来的日子,北平在朱棣的暗中推动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

     军事方面:朱能严格按照朱棣的要求,对王府护卫进行魔鬼式训练。

    他引入了朱棣记忆中的一些现代队列训练和体能训练方法,强调纪律性和协同作战能力。

    同时,“夜不收”的规模扩大了数倍,训练更加严格,他们如同鬼魅般活跃在长城内外,不仅监视着北元的动向,也将触角伸向了周边的卫所和驿站,搜集着各种情报。

    朱棣还利用自己对冶金和武器的粗浅了解,指导工匠改良刀枪甲胄,虽然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在韧性和耐用性上有了一定提升。

     经济方面:陈敬在朱棣的支持下,大力推广新作物和改良农具,北平周边的农业生产有了显着提高。

    同时,朱棣亲自“指点”,开设了几家新式的作坊,比如利用简单的流水线概念组织生产的木器坊、效率更高的制衣坊等,虽然规模不大,但利润可观。

    与蒙古的互市也更加规范化,王府通过参股、代理等方式,悄无声息地控制了北平周边大部分的大宗商品交易,财富如同滚雪球般积累起来。

     人才方面:张玉的努力也收到了成效。

    几位因直言进谏被贬到北平的老臣,被朱棣的诚意和远见打动,愿意出山相助;一些在地方上颇有声望的儒生和不得志的武人,也纷纷投到燕王麾下。

    朱棣知人善任,将他们安置在合适的位置上,燕王府的智囊团和武将班底日益充实。

    朱棣自己也没有闲着。

    他除了处理王府事务,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学习和思考。

    他反复研究历史,尤其是本朝的典章制度和军事策略,试图从中找到更多可以利用的破绽和机遇。

    他还经常微服出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