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东宫噩耗传燕地,潜龙怒视南京城
关灯
小
中
大
上悬挂的大明疆域图前,目光死死盯住南京城的位置。
那里,是帝国的中心,是权力的巅峰,也是即将向他挥下屠刀的地方。
“太子病危,京城局势必然动荡。
我们现在要做的,有三件事。
”朱棣的声音变得异常冷静,条理清晰。
“第一,核实消息,密切关注京中动向。
”朱棣看向张玉,“张长史,立刻动用我们所有在京城的眼线,不惜一切代价,打探太子的确切病情,以及陛下(朱元璋)的反应,各藩王的动态,尤其是齐泰、黄子澄等人的言行。
信息,就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东西。
” “第二,加紧备战,扩充实力,做到有备无患。
”朱棣转向朱能,“朱将军,王府护卫的招募和训练,要再加一把火!‘夜不收’的规模要继续扩大,侦查范围要延伸到长城以内,密切监视朝廷在北方的军事调动。
告诉弟兄们,形势可能随时会恶化,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第三,稳定北平,安抚人心,积蓄力量。
”朱棣最后看向陈敬,“陈先生,粮草、军械、钱财的储备,要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同时,要确保北平城的稳定,不能让任何人看出我们的异动。
表面上,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恭顺’,更加‘安分守己’。
” “王爷英明!”众人齐声应诺。
虽然危机迫在眉睫,但朱棣清晰的指令和沉稳的态度,让他们慌乱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还有一点,”朱棣补充道,“本王要立刻上书南京,请求回京侍疾。
” “王爷!不可!”张玉大惊,“此去南京,无异于羊入虎口!陛下若猜忌,恐怕……” “我知道。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父皇(朱元璋)心思缜密,我若不去,反而会引人怀疑,显得我心中有鬼。
去,是表明我的‘孝心’和‘恭顺’。
当然,”他话锋一转,“父皇是
那里,是帝国的中心,是权力的巅峰,也是即将向他挥下屠刀的地方。
“太子病危,京城局势必然动荡。
我们现在要做的,有三件事。
”朱棣的声音变得异常冷静,条理清晰。
“第一,核实消息,密切关注京中动向。
”朱棣看向张玉,“张长史,立刻动用我们所有在京城的眼线,不惜一切代价,打探太子的确切病情,以及陛下(朱元璋)的反应,各藩王的动态,尤其是齐泰、黄子澄等人的言行。
信息,就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东西。
” “第二,加紧备战,扩充实力,做到有备无患。
”朱棣转向朱能,“朱将军,王府护卫的招募和训练,要再加一把火!‘夜不收’的规模要继续扩大,侦查范围要延伸到长城以内,密切监视朝廷在北方的军事调动。
告诉弟兄们,形势可能随时会恶化,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第三,稳定北平,安抚人心,积蓄力量。
”朱棣最后看向陈敬,“陈先生,粮草、军械、钱财的储备,要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同时,要确保北平城的稳定,不能让任何人看出我们的异动。
表面上,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恭顺’,更加‘安分守己’。
” “王爷英明!”众人齐声应诺。
虽然危机迫在眉睫,但朱棣清晰的指令和沉稳的态度,让他们慌乱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还有一点,”朱棣补充道,“本王要立刻上书南京,请求回京侍疾。
” “王爷!不可!”张玉大惊,“此去南京,无异于羊入虎口!陛下若猜忌,恐怕……” “我知道。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父皇(朱元璋)心思缜密,我若不去,反而会引人怀疑,显得我心中有鬼。
去,是表明我的‘孝心’和‘恭顺’。
当然,”他话锋一转,“父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