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东宫噩耗传燕地,潜龙怒视南京城

关灯
太子朱标病危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燕王府乃至整个北平都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对于朱棣而言,这个消息带来的冲击,远超旁人。

     他不是那个历史上对兄长朱标充满孺慕之情的普通藩王。

    他的脑海中清晰地记得,正是朱标的早逝,才让皇太孙朱允炆得以继位,进而引发了那场席卷天下的“靖难之役”。

    历史的车轮,似乎正按照它固有的轨迹,缓缓而又坚定地向前滚动。

     密室之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张玉、朱能、陈敬,以及几位近年来投靠朱棣的核心谋士,齐聚一堂。

    他们都从朱棣凝重的神色中,感受到了山雨欲来的气息。

     “太子……恐怕是不行了。

    ”朱棣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有对这位历史上仁厚储君英年早逝的惋惜,更有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深切忧虑和一丝……隐秘的期待。

     “王爷,太子若薨,国本动摇,皇太孙年幼,恐怕……”张玉深吸一口气,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

    主少国疑,藩王势大,这几乎是乱世的前兆。

     “恐怕削藩之策,很快就会摆上台面了。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谋士,曾经的御史台官员,如今的燕王府宾卿,忧心忡忡地说道,“皇太孙仁柔,齐泰、黄子澄之流,素以‘削藩’为己任,定会蛊惑新君,消除诸王兵权。

    ” “他们敢!”朱能猛地一拍桌子,眼中闪过厉色,“我燕王府十万将士(此处为虚指,实际王府护卫远没这么多,但气势上不能输),何惧之有!” “朱将军稍安勿躁。

    ”朱棣抬手示意,“现在不是说硬话的时候。

    黄子澄、齐泰虽不足惧,但他们背后是朝廷,是父皇(若朱元璋仍在)或新君的旨意。

    师出有名,我们现在羽翼未丰,硬碰硬,绝非明智之举。

    ” 他站起身,走到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