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豆香传家
关灯
小
中
大
春分这天,西街飘着新磨的豆香。
我蹲在豆腐坊门口翻晒黄豆,指尖捻着颗饱满的豆粒——这是爹特意留的种,说要用来做传家豆腐。
赵铁柱扛着块青石板从巷口走来,石板上刻着王记豆腐坊五个字,边角还留着他打铁时溅的火星子。
三妮你看,他把石板往门楣上比量,这字是按老井壁上的刻痕拓的,比你爹写的歪歪扭扭好看多了。
我刚要笑他臭美,刘半仙突然背着布幡钻出来,幡上的铁口直断被豆粉糊了半边:杨姑娘,老朽算到今日有贵人临门!他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这是从张府柴房捡的,说是王家祖传的豆腐模子。
模子是青铜铸的,刻着缠枝莲纹,莲子处是空的,正好露出豆腐的形状。
我往模子里舀了勺豆浆,滤出的豆腐上竟印着朵完整的莲花,花心还嵌着颗红豆——像极了奶奶留下的那枚玉佩。
这模子能辟邪!赵铁柱抢过去往灶台上磕,上次我用它压咸菜,老鼠都不敢靠近菜缸。
正说着,张少爷赶着辆马车停在门口,车上装着半车新收的黄豆:杨姑娘,这是我爹临终前嘱咐的,说每年春分都要送黄豆来,算咱家还的债。
他跳下车时,腰间挂着串新铸的铜铃铛,这是按老栓头的铃铛打的,说能记着本分。
爹从里屋出来,手里捧着个木盒:三妮,该让你看看真正的传家本事了。
木盒里装着本线装书,封皮写着王记豆腐秘谱,纸页泛黄发脆,边角却用浆糊补得整整齐齐。
翻开第一页,竟是幅灶王爷画像,旁边写着行小字:做豆腐如做人,心要净,水要清,火要匀。
再往后翻,除了制豆腐的工序,还夹着张泛黄的药方——用豆腐渣混着艾草治风寒,正是老栓头常喝的那种。
原来栓叔喝的药,是咱家的方子!我突然想起老栓头总说,他的咳嗽是被三百年的油烟呛的。
刘半仙突然指着秘谱里的插图:你们看这灶台!图上的灶台样式,竟和豆腐坊现在的一模一样,灶膛里画着个小小的红肚兜,正是刘寡妇那件。
当天午后,西街的人都聚到了豆腐坊。
爹站在灶台前,按秘谱上说的三净法做豆腐:用老井的清水泡豆,用新磨的青石磨浆,用晒干的芦苇杆烧火。
赵铁柱蹲在灶膛前添
我蹲在豆腐坊门口翻晒黄豆,指尖捻着颗饱满的豆粒——这是爹特意留的种,说要用来做传家豆腐。
赵铁柱扛着块青石板从巷口走来,石板上刻着王记豆腐坊五个字,边角还留着他打铁时溅的火星子。
三妮你看,他把石板往门楣上比量,这字是按老井壁上的刻痕拓的,比你爹写的歪歪扭扭好看多了。
我刚要笑他臭美,刘半仙突然背着布幡钻出来,幡上的铁口直断被豆粉糊了半边:杨姑娘,老朽算到今日有贵人临门!他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这是从张府柴房捡的,说是王家祖传的豆腐模子。
模子是青铜铸的,刻着缠枝莲纹,莲子处是空的,正好露出豆腐的形状。
我往模子里舀了勺豆浆,滤出的豆腐上竟印着朵完整的莲花,花心还嵌着颗红豆——像极了奶奶留下的那枚玉佩。
这模子能辟邪!赵铁柱抢过去往灶台上磕,上次我用它压咸菜,老鼠都不敢靠近菜缸。
正说着,张少爷赶着辆马车停在门口,车上装着半车新收的黄豆:杨姑娘,这是我爹临终前嘱咐的,说每年春分都要送黄豆来,算咱家还的债。
他跳下车时,腰间挂着串新铸的铜铃铛,这是按老栓头的铃铛打的,说能记着本分。
爹从里屋出来,手里捧着个木盒:三妮,该让你看看真正的传家本事了。
木盒里装着本线装书,封皮写着王记豆腐秘谱,纸页泛黄发脆,边角却用浆糊补得整整齐齐。
翻开第一页,竟是幅灶王爷画像,旁边写着行小字:做豆腐如做人,心要净,水要清,火要匀。
再往后翻,除了制豆腐的工序,还夹着张泛黄的药方——用豆腐渣混着艾草治风寒,正是老栓头常喝的那种。
原来栓叔喝的药,是咱家的方子!我突然想起老栓头总说,他的咳嗽是被三百年的油烟呛的。
刘半仙突然指着秘谱里的插图:你们看这灶台!图上的灶台样式,竟和豆腐坊现在的一模一样,灶膛里画着个小小的红肚兜,正是刘寡妇那件。
当天午后,西街的人都聚到了豆腐坊。
爹站在灶台前,按秘谱上说的三净法做豆腐:用老井的清水泡豆,用新磨的青石磨浆,用晒干的芦苇杆烧火。
赵铁柱蹲在灶膛前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