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新账旧账
关灯
小
中
大
夏至这天,西街的日头毒得能煎鸡蛋。
我蹲在豆腐坊门口翻晒豆腐渣,鼻尖沾着白花花的粉——这是要给赵婶家的猪当饲料的,她昨儿还念叨,老栓头在世时总说我家的豆腐渣比别家的香。
“三妮,快来看!”赵铁柱举着个铁皮盒子从巷口跑过来,盒子上还沾着泥,“从老井边的槐树下挖的,你猜里面是啥?” 我凑过去一看,盒子里装着本账册,纸页黄得发脆,封皮写着“张记豆行”四个大字。
翻开第一页,墨迹晕染的字迹里竟夹着半片豆荚,和爹今年种下的黄豆一个模样。
“这是张财主家的旧账!”我指着某行字,“你看,三百年前他家欠了王记豆腐坊三十石黄豆!” 赵铁柱突然拍大腿:“难怪张少爷非说要送三年黄豆,原来是祖上的债没还清!”他突然压低声音,“盒子底还有东西!” 倒出来一看,是枚锈迹斑斑的铜钥匙,钥匙柄上刻着个“灶”字。
赊账簿不知何时从怀里滑出来,新添的字迹透着铜锈味:“张记豆行,欠黄豆三十石,以旧账新还”。
“旧账新还?”我摸着钥匙,“难道这钥匙能打开啥?” 正说着,刘半仙背着个布包晃过来,包上绣的灶王爷歪着嘴笑:“杨姑娘,老朽算到今日有旧账上门!”他从包里掏出个瓦罐,“这是从张府地窖找的,里面的黄豆发了芽,竟长出‘王记’二字!” 我揭开瓦罐,芽苗弯弯曲曲缠成个字,当真像极了秘谱上的“王”。
爹从里屋出来,手里举着杆旧秤:“三妮,你爷爷留下的秤,说不定能称称这账该怎么还。
” 秤杆上的星点磨得发亮,最末端刻着个极小的“豆”字。
赵铁柱非要用它称那盒旧账,称杆一挑,竟压得沉了沉:“怪了,几页纸怎么比三十斤黄豆还重?” 当天午后,张少爷赶着马车又来了,这次车上装的不是黄豆,是口樟木箱。
他打开箱子,里面码着整整齐齐的账本,从三百年前到去年的都有:“杨姑娘,这些账我爹锁在地窖,说等我懂事了再拿出来。
” 箱子底层压着
我蹲在豆腐坊门口翻晒豆腐渣,鼻尖沾着白花花的粉——这是要给赵婶家的猪当饲料的,她昨儿还念叨,老栓头在世时总说我家的豆腐渣比别家的香。
“三妮,快来看!”赵铁柱举着个铁皮盒子从巷口跑过来,盒子上还沾着泥,“从老井边的槐树下挖的,你猜里面是啥?” 我凑过去一看,盒子里装着本账册,纸页黄得发脆,封皮写着“张记豆行”四个大字。
翻开第一页,墨迹晕染的字迹里竟夹着半片豆荚,和爹今年种下的黄豆一个模样。
“这是张财主家的旧账!”我指着某行字,“你看,三百年前他家欠了王记豆腐坊三十石黄豆!” 赵铁柱突然拍大腿:“难怪张少爷非说要送三年黄豆,原来是祖上的债没还清!”他突然压低声音,“盒子底还有东西!” 倒出来一看,是枚锈迹斑斑的铜钥匙,钥匙柄上刻着个“灶”字。
赊账簿不知何时从怀里滑出来,新添的字迹透着铜锈味:“张记豆行,欠黄豆三十石,以旧账新还”。
“旧账新还?”我摸着钥匙,“难道这钥匙能打开啥?” 正说着,刘半仙背着个布包晃过来,包上绣的灶王爷歪着嘴笑:“杨姑娘,老朽算到今日有旧账上门!”他从包里掏出个瓦罐,“这是从张府地窖找的,里面的黄豆发了芽,竟长出‘王记’二字!” 我揭开瓦罐,芽苗弯弯曲曲缠成个字,当真像极了秘谱上的“王”。
爹从里屋出来,手里举着杆旧秤:“三妮,你爷爷留下的秤,说不定能称称这账该怎么还。
” 秤杆上的星点磨得发亮,最末端刻着个极小的“豆”字。
赵铁柱非要用它称那盒旧账,称杆一挑,竟压得沉了沉:“怪了,几页纸怎么比三十斤黄豆还重?” 当天午后,张少爷赶着马车又来了,这次车上装的不是黄豆,是口樟木箱。
他打开箱子,里面码着整整齐齐的账本,从三百年前到去年的都有:“杨姑娘,这些账我爹锁在地窖,说等我懂事了再拿出来。
” 箱子底层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