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豆灯照夜
关灯
小
中
大
中秋这天,西街的月亮刚爬过老槐树梢,就把银辉泼了满巷。
我蹲在豆腐坊门口扎豆灯,指尖捏着根浸过豆油的棉线,穿过掏空的豆荚——这是奶奶传下的规矩,中秋要扎百盏豆灯,说是豆灯照夜,岁岁团圆。
三妮,你看这灯座!赵铁柱举着个竹篾扎的架子从里屋出来,架子上缠着圈红绳,绳头系着颗红豆,是去年豆田里捡的,张少爷家的篾匠编的,说这形状像咱的豆仓,照得亮堂。
我刚把豆荚灯往架子上挂,豆宝就捧着个陶碗跑过来,碗里盛着些碾碎的豆粉,混着桂花糖。
婶娘,调...调灯油!他踮脚往豆荚里倒粉,粉沫子撒了满身,倒像落了层白霜,小脸蛋在月光下透着红,像颗熟透的山楂。
这孩子今年六岁,已经能帮着做不少事了。
白天跟着赵婶学搓棉线,晚上就蹲在灶台前看我扎灯,说是要给灶王爷也扎盏最大的。
他扎的豆灯歪歪扭扭,豆荚总裂开口子,却非要挂在最显眼的地方,说这是豆宝的心意。
慢着倒,我帮他擦掉鼻尖的豆粉,这油得调得稠些,烧起来才稳当。
爹从仓房抱来捆干豆杆,杆上还留着未剥的豆荚,在月光下泛着浅黄。
按老规矩,豆灯得用新收的豆杆引火,他往灶膛里塞了几根,你奶奶说,豆杆烧得旺,来年的豆子就结得稠。
正说着,巷口传来的车轮声。
张少爷赶着辆小推车过来,车上摆着个新做的木架,架上刻着百灯团圆四个字。
杨姑娘,我娘说这架子能挂五十盏灯,他跳下车时差点被车辙绊倒,不算赊账,算咱西街人共有的,等会儿就立在老井边。
刘半仙不知何时站在槐树下,背着个布幡,幡上的中秋纳福四个字被月光照得发亮。
老朽算到今夜月最圆,特来添盏灯,他从幡子里掏出个特别大的豆荚,这是从豆田最中间摘的,能照见三百年前的团圆影。
月上中天时,西街的人都聚到了老井边。
赵婶带着婆姨们往豆灯里添油,嘴里念叨着谁家的娃长高了,谁家的豆子收得多;老陈头扛着梯子,往井边的槐树上挂灯,说树高灯亮,能照到天边;连城隍庙的老道都来了,捧着个瓦罐,里面装着些桂花,说是撒在灯上,香得能引来月神。
赵铁柱和张少爷比赛点豆灯,火折子地亮起,映得两人脸上发烫。
豆宝举着自己扎的歪扭灯,在人群里跑来跑去,灯影在地上晃出个小小的圆,像在跳着转圈舞。
我往赊账簿上添新账,笔尖划过纸页沙沙响,月光落在字上,洇出淡淡的银辉:西街百家,赊月光三升,以岁岁团圆偿还。
刚写完,豆宝就举着他的豆灯凑过来,灯
我蹲在豆腐坊门口扎豆灯,指尖捏着根浸过豆油的棉线,穿过掏空的豆荚——这是奶奶传下的规矩,中秋要扎百盏豆灯,说是豆灯照夜,岁岁团圆。
三妮,你看这灯座!赵铁柱举着个竹篾扎的架子从里屋出来,架子上缠着圈红绳,绳头系着颗红豆,是去年豆田里捡的,张少爷家的篾匠编的,说这形状像咱的豆仓,照得亮堂。
我刚把豆荚灯往架子上挂,豆宝就捧着个陶碗跑过来,碗里盛着些碾碎的豆粉,混着桂花糖。
婶娘,调...调灯油!他踮脚往豆荚里倒粉,粉沫子撒了满身,倒像落了层白霜,小脸蛋在月光下透着红,像颗熟透的山楂。
这孩子今年六岁,已经能帮着做不少事了。
白天跟着赵婶学搓棉线,晚上就蹲在灶台前看我扎灯,说是要给灶王爷也扎盏最大的。
他扎的豆灯歪歪扭扭,豆荚总裂开口子,却非要挂在最显眼的地方,说这是豆宝的心意。
慢着倒,我帮他擦掉鼻尖的豆粉,这油得调得稠些,烧起来才稳当。
爹从仓房抱来捆干豆杆,杆上还留着未剥的豆荚,在月光下泛着浅黄。
按老规矩,豆灯得用新收的豆杆引火,他往灶膛里塞了几根,你奶奶说,豆杆烧得旺,来年的豆子就结得稠。
正说着,巷口传来的车轮声。
张少爷赶着辆小推车过来,车上摆着个新做的木架,架上刻着百灯团圆四个字。
杨姑娘,我娘说这架子能挂五十盏灯,他跳下车时差点被车辙绊倒,不算赊账,算咱西街人共有的,等会儿就立在老井边。
刘半仙不知何时站在槐树下,背着个布幡,幡上的中秋纳福四个字被月光照得发亮。
老朽算到今夜月最圆,特来添盏灯,他从幡子里掏出个特别大的豆荚,这是从豆田最中间摘的,能照见三百年前的团圆影。
月上中天时,西街的人都聚到了老井边。
赵婶带着婆姨们往豆灯里添油,嘴里念叨着谁家的娃长高了,谁家的豆子收得多;老陈头扛着梯子,往井边的槐树上挂灯,说树高灯亮,能照到天边;连城隍庙的老道都来了,捧着个瓦罐,里面装着些桂花,说是撒在灯上,香得能引来月神。
赵铁柱和张少爷比赛点豆灯,火折子地亮起,映得两人脸上发烫。
豆宝举着自己扎的歪扭灯,在人群里跑来跑去,灯影在地上晃出个小小的圆,像在跳着转圈舞。
我往赊账簿上添新账,笔尖划过纸页沙沙响,月光落在字上,洇出淡淡的银辉:西街百家,赊月光三升,以岁岁团圆偿还。
刚写完,豆宝就举着他的豆灯凑过来,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