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火星筑家,星河共燃
关灯
小
中
大
“星际物资补给”。
“方舟六号”货运飞船携带了更多建材、种子和科研设备,还带来了一个特殊的“文明包裹”——里面有各基地孩子绘制的火星畅想画、旧时代的经典书籍电子版、甚至还有一小捧来自昆仑基地的土壤。
“我们要让火星基地,也带着地球文明的记忆。
”林野在补给任务启动前说,而当宇航员们打开包裹,看到画中孩子们想象的“火星绿洲”时,每个人都红了眼眶。
此时的地球,联盟正推进“多星球文明计划”。
撒哈拉基地在沙漠中建造了“火星模拟基地”,用于训练后续宇航员;大洋洲基地则研发出“星际生态循环系统”,能将宇航员的生活废水和二氧化碳完全转化为氧气和肥料;文明大学更是开设了“星际科学”专业,小米和阿里作为首批学生,正跟着伊恩学习火星土壤改良技术。
“未来,我们也要去火星,建一座属于年轻人的基地!”阿里在课堂上坚定地说,眼中的光芒像极了当年的林野。
三个月后,火星基地传来了更大的好消息:第一批小麦成功成熟,产量虽不及地球,却足以证明火星种植的可行性;地下冰盖的水源提取量远超预期,甚至能支持基地扩建;更重要的是,宇航员们在基地周边发现了疑似远古微生物化石的痕迹,为火星曾存在生命的猜想提供了新线索。
这些消息通过星际通讯传遍全球,人类在庆祝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星河筑家”的信念。
地球指挥中心的深夜,林野独自站在观测塔上,望着夜空中那颗明亮的红色星球。
通讯器里,传来火星基地的实时声音——艾拉在给幼苗浇水,杰克在记录地质数据,索菲亚在和地球的家人视频,背景中还能听到光伏板随风轻响的声音。
这平凡又珍贵的日常,是人类文明在星河中种下的第一棵“常青树”。
他想起了初到昆仑时的废墟,想起了亚马逊雨林的腐殖潮,想起了撒哈拉沙漠的第一块光伏板。
那些艰难的日子,那些并肩作战的伙伴,那些永不放弃的信念,最终将人类从烬土带向了星河。
“火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林野对着火星的方向轻声说,仿佛在与遥远的宇航员对话,也在与人类文明的未来对话。
夜风吹过,带着地球的花香。
林野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火星基地”,还会有飞向更远星球的飞船,还会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带着文明的火种,在星河中探索、扎根、生长。
而这一切,都始于那片曾经荒芜的烬土,始于一群人用勇气与智慧,点燃的那簇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火。
喜欢从机械师到文明火种请大家收藏:()从机械师到文明火种
“方舟六号”货运飞船携带了更多建材、种子和科研设备,还带来了一个特殊的“文明包裹”——里面有各基地孩子绘制的火星畅想画、旧时代的经典书籍电子版、甚至还有一小捧来自昆仑基地的土壤。
“我们要让火星基地,也带着地球文明的记忆。
”林野在补给任务启动前说,而当宇航员们打开包裹,看到画中孩子们想象的“火星绿洲”时,每个人都红了眼眶。
此时的地球,联盟正推进“多星球文明计划”。
撒哈拉基地在沙漠中建造了“火星模拟基地”,用于训练后续宇航员;大洋洲基地则研发出“星际生态循环系统”,能将宇航员的生活废水和二氧化碳完全转化为氧气和肥料;文明大学更是开设了“星际科学”专业,小米和阿里作为首批学生,正跟着伊恩学习火星土壤改良技术。
“未来,我们也要去火星,建一座属于年轻人的基地!”阿里在课堂上坚定地说,眼中的光芒像极了当年的林野。
三个月后,火星基地传来了更大的好消息:第一批小麦成功成熟,产量虽不及地球,却足以证明火星种植的可行性;地下冰盖的水源提取量远超预期,甚至能支持基地扩建;更重要的是,宇航员们在基地周边发现了疑似远古微生物化石的痕迹,为火星曾存在生命的猜想提供了新线索。
这些消息通过星际通讯传遍全球,人类在庆祝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星河筑家”的信念。
地球指挥中心的深夜,林野独自站在观测塔上,望着夜空中那颗明亮的红色星球。
通讯器里,传来火星基地的实时声音——艾拉在给幼苗浇水,杰克在记录地质数据,索菲亚在和地球的家人视频,背景中还能听到光伏板随风轻响的声音。
这平凡又珍贵的日常,是人类文明在星河中种下的第一棵“常青树”。
他想起了初到昆仑时的废墟,想起了亚马逊雨林的腐殖潮,想起了撒哈拉沙漠的第一块光伏板。
那些艰难的日子,那些并肩作战的伙伴,那些永不放弃的信念,最终将人类从烬土带向了星河。
“火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林野对着火星的方向轻声说,仿佛在与遥远的宇航员对话,也在与人类文明的未来对话。
夜风吹过,带着地球的花香。
林野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火星基地”,还会有飞向更远星球的飞船,还会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带着文明的火种,在星河中探索、扎根、生长。
而这一切,都始于那片曾经荒芜的烬土,始于一群人用勇气与智慧,点燃的那簇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火。
喜欢从机械师到文明火种请大家收藏:()从机械师到文明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