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星河织网,文明共脉

关灯
欧罗巴冰层下的液态海洋中,“方舟七号”探测器的机械臂正小心翼翼地采集水样。

    淡蓝色的海水透过透明管道流入检测舱,屏幕上,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曲线不断跳动,其中一段与地球早期生命相关的分子结构格外醒目——这是人类首次在地球之外发现可能存在生命痕迹的证据,消息通过星际通讯传回地球时,全球各基地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昆仑指挥中心内,林野的手指在全息控制台上游走,将欧罗巴的探测数据与地球、月球、火星的生态数据整合,构建出一幅“星际生态图谱”。

    “我们不能只在单个星球建立基地,要打造‘星河文明网络’。

    ”他指着图谱上串联起的星球光点,对联盟代表说,“月球作为地月中转站,火星发展农业与能源,欧罗巴探索生命科学,各星球各司其职,通过星际航线连接,形成完整的文明生态链。

    ” 穆罕默德率先响应:“撒哈拉基地可研发‘星际光伏阵列’,在月球和火星建立大型能源站,为星际航线提供电力支持。

    ”索菲亚补充道:“阿尔卑斯基地将组建‘星际医疗团队’,在各星球基地设立医疗站,保障宇航员和居民的健康。

    ”伊恩则兴奋地说:“欧罗巴的海水样本能为我们提供新的基因线索,或许能培育出适应星际环境的‘跨星球作物’!” 接下来的两年,“星河文明网络”的建设全面推进。

    月球基地扩建为“地月枢纽港”,建成可停靠十艘星际飞船的码头;火星基地开辟“星际农业区”,大规模种植经过基因改造的粮食作物,不仅满足自身需求,还能通过星际货运船送往其他星球;欧罗巴则建立“生命科学实验室”,科学家们围绕海水样本展开研究,试图揭开地外生命的奥秘。

     文明大学也迎来了重大变革,开设“星际文明管理”“跨星球生态”“星际工程”等全新专业,吸引了来自地球各新城镇、月球和火星基地的学生。

    小米和阿里已成长为年轻的科研骨干,他们带领团队研发的“星际生态监测系统”,能实时监控各星球的环境数据,一旦出现异常,立刻自动启动应急预案。

    “去年火星基地遭遇沙尘暴,系统提前预警,我们及时加固了光伏阵列,没有造成任何损失。

    ”阿里在联盟会议上展示系统时,眼中满是自豪。

     星际航线的开通,让跨星球交流成为常态。

    每月都有“星河号”货运船往返于地球、月球、火星和欧罗巴之间,运送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