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整军经武,权归一手

关灯
邺城的冬日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在城西连绵的军营之上,却难以驱散那股躁动不安的气息。

    校场上,士兵们的操练声似乎也带着几分杂乱。

    袁绍在荀攸、沮授的陪同下,轻车简从,悄然巡视着这座容纳了数万冀州旧部的营盘。

     他看到的,是泾渭分明的派系。

    颜良、文丑带来的河内精锐,营寨整齐,操练时杀气凛然;麴义的本部先登营,士卒彪悍,眼神桀骜,自成一体;而更多的,则是原属于韩馥麾下各部将领的兵马,虽然数量庞大,但军械略显陈旧,士气也显得参差不齐,不少军官眼神闪烁,对袁绍一行的到来,流露出好奇、畏惧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主公,情况比预想的更为复杂。

    ”沮授压低声音,眉头微蹙,“各军粮饷补给,仍多由原属将领自行向州府申领、分发,军中只知有将军,不知有州牧。

    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

    ”他说的委婉,但意思明确——军权并未真正统一,存在军阀化的隐患。

     荀攸亦点头补充:“麴义将军虽暂被安抚,然其性骄悍,部下只认其帅旗。

    其他如赵浮、程涣等旧将,虽表面恭顺,但心思难测。

    整军之事,刻不容缓,然若操之过急,恐生变乱。

    ” 正说话间,忽闻不远处一阵喧哗。

    却见麴义部下一名军侯,因争夺训练场地,与另一营(原属韩馥部将赵浮)的士卒发生冲突,双方推搡叫骂,几乎要拔刀相向。

    虽然很快被各自上官弹压下去,但那剑拔弩张的气氛,却让袁绍的目光彻底冷了下来。

     他默然转身,返回州牧府。

    书房内,炭火噼啪,映照着他沉静而坚毅的面容。

     “军中派系林立,号令不一,此乃取败之道。

    ”袁绍的声音不带丝毫感情,“欲图大事,必先有一支如臂使指、只听命于袁字大旗的强军!这冀州兵权,必须归于一手!” 他看向荀攸与沮授:“公达,公与,整军之事,势在必行。

    然则,如何行?既能收拢兵权,强化战力,又不至激起兵变?” 一场关乎军队彻底改造的风暴,在袁绍心中酝酿成型。

     袁绍深知,军队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谋定而后动。

    他召集核心文武,连续数日密议,最终制定了一套环环相扣、软硬兼施的整军方案,并雷厉风行地推行开来。

     第一斧,打散重组,打破藩篱。

     此乃最关键、也最危险的一步。

    袁绍以“优化防务,提升战力”为名,下令对冀州所有兵马进行大规模混编重组。

    他不再保留完整的旧有建制,而是以“营”为单位,将河内老兵、冀州旧部、乃至新招募的士卒,按照一定比例,重新编入新的作战序列。

     例如,将麴义先登营中的弩手,抽调部分补充到颜良的骑兵部队中担任支援;将赵浮、程涣麾下的部分步兵,与文丑的部曲混合,组成新的重步兵军团;同时,也从各军抽调精锐,组建直属袁绍的亲卫“虎贲营”。

     这道命令一下,各军将领反应不一。

    颜良、文丑自然坚决执行。

    麴义闻讯,脸色铁青,再次闯入州牧府,声音激动:“主公!末将部下皆是多年并肩作战的兄弟,如此打散,如何指挥?战力何存?” 袁绍这次没有客气,目光锐利如刀:“麴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