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颍川之议,政出谁门
关灯
小
中
大
图面前:“公则,颍川之士,随我起于患难,功劳卓着,绍从未或忘。
然,若恃功而骄,排斥异己,则非忠臣所为!”这话如同重锤,敲在郭图心上,让他脸色一白,躬身不敢再言。
他又看向审配和沮授:“正南,公与。
冀州乃我等根基,冀州士人,乃我等臂助,绍必量才重用,绝不轻忽。
然,若画地为牢,固步自封,拒绝外来贤才,则冀州何以进步?我等何以图天下?”审配、沮授闻言,亦是神色一凛,低头称是。
最后,他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恢弘,定下了基调:“吾意已决!自今日起,冀州上下,再无颍川、河内、冀州之分!只有一心为公、才德兼备之‘袁氏臣僚’!” “选人之道,唯才是举,唯德是依!无论来自何方,无论追随早晚,但有才德,必得重用!然,才德需以‘实绩’验之!” 随即,他做出了具体安排,展现其高超的平衡艺术: “巡行从事之人选,便依公达之议!由荀攸、审配、郭图三人共同拟定一份名单,需兼顾各方才俊,注重刚正、明察、通实务之能,最终由我裁定!此后,所有巡行从事,每季需向州牧府呈报详实政绩,由沮授总核,以观其效!” 这个安排,巧妙地将提名权交给了颍川系(郭图)和冀州系(审配)的代表,并由相对中立的荀攸协调,最终裁决权在自己手中。
考核权则交给了另一位冀州代表沮授,形成了相互制约。
“此外,”袁绍继续道,进行更深层次的制度安排,“设‘政事堂’于州牧府内。
以荀攸为首席参军,总揽机要;郭图、许攸、审配、沮授皆为参政,每日晨会议政,凡州郡大事,皆需经政事堂合议,提出方略,再由我决断!” 这一招更是高明。
政事堂的设立,将核心谋士都纳入决策流程,避免了某一派系单独掌控话语权。
荀攸地位超然,负责汇总协调;郭图、许攸代表颍川元从派;审配、沮授代表冀州本土派。
各方意见必须在政事堂这个平台上碰撞、融合,最终形成方案呈报袁绍。
袁绍则高居其上,掌握最终裁决权,牢牢控制着“政出谁门”的答案——政,出袁绍之门! 堂下众人,无论是郭图、许攸,还是审配、沮授,都听明白了袁绍的深意。
这是明白无误地宣告,他袁本初,才是唯一的权力核心,绝不允许下面形成固定的派系把持朝政。
同时,他也给了各方参与决策的通道和展示才能的舞台。
“我等,谨遵主公之命!”众人心悦诚服,齐齐躬身。
袁绍看着重新归于“和谐”的幕僚团队,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衡。
派系之争不会消失,但只要引导得当,控制在良性竞争的范围内,反而能成为促使各方更加努力办事的催化剂。
颍川之议,看似是地域之争,实则是权力格局的初次塑造。
袁绍凭借其政治手腕,成功地将谋士集团的不同力量统合起来,明确了“政出袁门”的核心原则,为后续更大规模的扩张和治理,奠定了稳定的决策基础。
权力的游戏规则,自此确立。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然,若恃功而骄,排斥异己,则非忠臣所为!”这话如同重锤,敲在郭图心上,让他脸色一白,躬身不敢再言。
他又看向审配和沮授:“正南,公与。
冀州乃我等根基,冀州士人,乃我等臂助,绍必量才重用,绝不轻忽。
然,若画地为牢,固步自封,拒绝外来贤才,则冀州何以进步?我等何以图天下?”审配、沮授闻言,亦是神色一凛,低头称是。
最后,他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恢弘,定下了基调:“吾意已决!自今日起,冀州上下,再无颍川、河内、冀州之分!只有一心为公、才德兼备之‘袁氏臣僚’!” “选人之道,唯才是举,唯德是依!无论来自何方,无论追随早晚,但有才德,必得重用!然,才德需以‘实绩’验之!” 随即,他做出了具体安排,展现其高超的平衡艺术: “巡行从事之人选,便依公达之议!由荀攸、审配、郭图三人共同拟定一份名单,需兼顾各方才俊,注重刚正、明察、通实务之能,最终由我裁定!此后,所有巡行从事,每季需向州牧府呈报详实政绩,由沮授总核,以观其效!” 这个安排,巧妙地将提名权交给了颍川系(郭图)和冀州系(审配)的代表,并由相对中立的荀攸协调,最终裁决权在自己手中。
考核权则交给了另一位冀州代表沮授,形成了相互制约。
“此外,”袁绍继续道,进行更深层次的制度安排,“设‘政事堂’于州牧府内。
以荀攸为首席参军,总揽机要;郭图、许攸、审配、沮授皆为参政,每日晨会议政,凡州郡大事,皆需经政事堂合议,提出方略,再由我决断!” 这一招更是高明。
政事堂的设立,将核心谋士都纳入决策流程,避免了某一派系单独掌控话语权。
荀攸地位超然,负责汇总协调;郭图、许攸代表颍川元从派;审配、沮授代表冀州本土派。
各方意见必须在政事堂这个平台上碰撞、融合,最终形成方案呈报袁绍。
袁绍则高居其上,掌握最终裁决权,牢牢控制着“政出谁门”的答案——政,出袁绍之门! 堂下众人,无论是郭图、许攸,还是审配、沮授,都听明白了袁绍的深意。
这是明白无误地宣告,他袁本初,才是唯一的权力核心,绝不允许下面形成固定的派系把持朝政。
同时,他也给了各方参与决策的通道和展示才能的舞台。
“我等,谨遵主公之命!”众人心悦诚服,齐齐躬身。
袁绍看着重新归于“和谐”的幕僚团队,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衡。
派系之争不会消失,但只要引导得当,控制在良性竞争的范围内,反而能成为促使各方更加努力办事的催化剂。
颍川之议,看似是地域之争,实则是权力格局的初次塑造。
袁绍凭借其政治手腕,成功地将谋士集团的不同力量统合起来,明确了“政出袁门”的核心原则,为后续更大规模的扩张和治理,奠定了稳定的决策基础。
权力的游戏规则,自此确立。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