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朝堂初鸣

关灯
寅时三刻,长安城还笼罩在深秋的寒意与黎明前的黑暗中,吴王府的中门却已洞开。

    数盏灯笼在微风中摇曳,映照着门前已等候多时的车驾。

     李恪身着亲王常服,虽无往日那些彰显身份的繁复配饰,但衣料挺括,颜色沉稳,自有一股不容忽视的威仪。

    他神色平静,目光沉凝,在王德的搀扶下登上马车。

    车厢内,他闭目养神,脑海中却飞快地过着近日研读的兵法以及自己对边事的思考。

    今日朔望常朝,是他解除禁足后首次正式亮相于朝堂,无数双眼睛会盯着他,或审视,或好奇,或忌惮,或……等着看笑话。

     马车碾过寂静的坊街,抵达承天门外时,这里已是车马辚辚,冠盖云集。

    等候入朝的文武百官按照品级勋爵各自聚拢,低声交谈着。

    当李恪的马车停下,他躬身从车厢中走出时,周遭的空气似乎凝滞了一瞬。

     无数道目光,或明或暗,齐刷刷地投射过来。

    有惊讶,有了然,有审视,也有毫不掩饰的冷意。

     李恪恍若未觉,按照宗室亲王的序列,稳步走向自己的位置。

    他能感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注视:太子李承乾站在宗室班首,面色淡漠,只在他走近时眼皮微抬,扫过一眼,便再无表示;魏王李泰则胖脸上堆起和煦的笑容,远远地便拱手示意,只是那笑意并未深入眼底;长孙无忌、房玄龄等重臣目光深邃,在他身上停留片刻,便移开视线,继续低声交谈。

     他没有主动与任何人寒暄,只是静静地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微垂着眼睑,如同入定的老僧,将所有的波澜都收敛于心。

     辰时一到,钟鼓齐鸣,宫门缓缓开启。

    百官整肃衣冠,按品级鱼贯而入,走过漫长的龙尾道,步入那象征着大唐帝国最高权力中心的太极殿。

     依旧是熟悉的沉雄与肃穆,檀香的气息混合着旧木的味道,氤氲在巨大的空间里。

    龙椅之上,李世民端坐如钟,明黄色的袍服在透过高窗的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泽,他的面容平静,目光如同深潭,扫过下方匍匐的臣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之声,震彻殿宇。

     “众卿平身。

    ” 朝会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各部院依次奏事,多是些日常政务的汇报与请示。

    李世民或准或驳,或询或答,处理得快速而高效。

    李恪始终安静地听着,如同一个真正的“聆听者”,不发一言。

     直到,兵部尚书侯君集出列,奏报西北军情。

     “陛下,陇右道传来军报,吐谷浑伏允可汗近来屡屡纵兵犯我边境,劫掠凉州、鄯州等地牲畜人口,其部族游骑活动日益频繁,边镇守军屡次驱赶,然其去而复来,不胜其扰。

    伏允虽表面上书请罪,称是部落酋长擅自行动,实则包藏祸心,窥我虚实。

    长此以往,恐边患愈炽,请陛下圣裁!”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顿时凝重了几分。

    吐谷浑的问题,如同一个反复发作的疥疮,虽不致命,却让人烦不胜烦。

     李世民眉头微蹙,看向侯君集:“依卿之见,该当如何?” 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