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甗邑之战与“仁义”的破绽
关灯
小
中
大
甗邑之外的旷野上,两军对圆。
战鼓声隆隆响起,惊散了天际的飞鸟,肃杀之气压得人喘不过气。
宋襄公亲自立于战车之上,身着华丽的甲胄,腰佩象征权威的宝剑,目光扫过对面齐军的阵列,脸上洋溢着一种近乎盲目的自信。
在他看来,己方高举正义旗帜,代天伐罪,逆军理应望风披靡。
战斗伊始,宋襄公便欲展现其“王者之师”的气度。
他并未采纳部将提出的迂回侧击或诱敌深入的策略,而是坚持要按照“军礼”,进行正面堂堂之阵的对决。
他下令击鼓进军,宋军战车居中,步卒随后,卫、曹、邾等国军队分列两翼,整体推进。
然而,对面的齐军并未如宋襄公所想那般士气低落。
这些士兵大多来自公子无亏控制的腹地,被灌输的是“卫国抗侵”的思想,加之身后便是家园,退无可退,又有工事依托,因此抵抗得异常顽强。
齐军阵中箭矢如雨而下,给推进中的联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当两军前锋终于撞击在一起时,战斗立刻进入了残酷的肉搏阶段。
宋军虽为主力,但久未经大战,战力并非顶尖;而诸侯联军更是各怀心思,作战并不卖力,尤其是左右两翼的卫、曹军队,进展缓慢,甚至隐隐有保存实力、观望局势的态势。
反观齐军,自知已无退路,作战颇为凶狠。
战场一时陷入胶着,宋军的中军突击并未能一举击穿齐军的防线,反而陷入了苦战。
鲜血染红了枯黄的草地,战车的车轮碾过倒毙的尸首,伤者的哀嚎与兵器的撞击声交织成一曲残酷的乐章。
宋襄公在战车上看得眉头紧锁。
他想象中的摧枯拉朽并未出现,反而陷入了消耗战。
这让他倍感意外,也有些恼怒。
身边的谋臣和将领纷纷建言,请求投入预备队,或令两翼加紧进攻,以打破僵局。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跟随在太子昭身边的隰朋,仔细观察了战场形势后,驱车靠近宋襄公,提出了一个建议:“宋公,齐军抵抗顽强,乃因无亏逆党以谎言蛊惑,谓我等为入侵之敌。
彼辈所恃者,乃甑邑城防与中路精锐。
然观其左翼,兵力稍显薄弱,且指挥之将似非无亏死忠。
若遣一精兵,迂回至其左翼侧后,发动猛攻,同时令太子殿下驰骋阵前,高呼‘只诛首恶,胁从罔治’
战鼓声隆隆响起,惊散了天际的飞鸟,肃杀之气压得人喘不过气。
宋襄公亲自立于战车之上,身着华丽的甲胄,腰佩象征权威的宝剑,目光扫过对面齐军的阵列,脸上洋溢着一种近乎盲目的自信。
在他看来,己方高举正义旗帜,代天伐罪,逆军理应望风披靡。
战斗伊始,宋襄公便欲展现其“王者之师”的气度。
他并未采纳部将提出的迂回侧击或诱敌深入的策略,而是坚持要按照“军礼”,进行正面堂堂之阵的对决。
他下令击鼓进军,宋军战车居中,步卒随后,卫、曹、邾等国军队分列两翼,整体推进。
然而,对面的齐军并未如宋襄公所想那般士气低落。
这些士兵大多来自公子无亏控制的腹地,被灌输的是“卫国抗侵”的思想,加之身后便是家园,退无可退,又有工事依托,因此抵抗得异常顽强。
齐军阵中箭矢如雨而下,给推进中的联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当两军前锋终于撞击在一起时,战斗立刻进入了残酷的肉搏阶段。
宋军虽为主力,但久未经大战,战力并非顶尖;而诸侯联军更是各怀心思,作战并不卖力,尤其是左右两翼的卫、曹军队,进展缓慢,甚至隐隐有保存实力、观望局势的态势。
反观齐军,自知已无退路,作战颇为凶狠。
战场一时陷入胶着,宋军的中军突击并未能一举击穿齐军的防线,反而陷入了苦战。
鲜血染红了枯黄的草地,战车的车轮碾过倒毙的尸首,伤者的哀嚎与兵器的撞击声交织成一曲残酷的乐章。
宋襄公在战车上看得眉头紧锁。
他想象中的摧枯拉朽并未出现,反而陷入了消耗战。
这让他倍感意外,也有些恼怒。
身边的谋臣和将领纷纷建言,请求投入预备队,或令两翼加紧进攻,以打破僵局。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跟随在太子昭身边的隰朋,仔细观察了战场形势后,驱车靠近宋襄公,提出了一个建议:“宋公,齐军抵抗顽强,乃因无亏逆党以谎言蛊惑,谓我等为入侵之敌。
彼辈所恃者,乃甑邑城防与中路精锐。
然观其左翼,兵力稍显薄弱,且指挥之将似非无亏死忠。
若遣一精兵,迂回至其左翼侧后,发动猛攻,同时令太子殿下驰骋阵前,高呼‘只诛首恶,胁从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