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宋城舌战与齐营暗流

关灯
宗庙公议,不劳上国费心。

    ” 成嘉被驳得哑口无言,面红耳赤,只得悻悻而归。

    目夷赢得了第一回合,但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斗椒绝不会善罢甘休。

     就在目夷与楚使周旋的同时,狐偃派出的密使,历经艰险,终于通过一条极其隐秘的渠道,将消息送到了目夷手中。

     密使带来的并非一兵一卒,也不是粮草军械,而是一封重耳的亲笔信和一席话。

    信中,重耳以极其诚恳的语气哀悼宋襄公,随后笔锋直指楚国,痛陈其恃强凌弱、破坏盟约、欲吞并中原的野心。

    他高度赞扬目夷在危难之际支撑国家的忠勇,并郑重承诺:一旦他日重耳得返晋国,执掌政权,必倾力相助宋国,共抗强楚,以维护中原诸夏之秩序。

     密使更低声传达了口信:“公子言,请子鱼大夫务必坚守。

    楚军虽强,然师出无名,久顿坚城之下,其势必挫。

    晋国虽远,然心念宋国。

    待国内尘埃落定,旌旗南指之日,即是楚人退兵之时。

    此刻些许粮秣资材,已通过卫地渠道,设法运入城中,略表心意,望能稍解燃眉之急。

    ” 这封信和这些话,对于孤立无援、几乎绝望的目夷和宋国高层而言,无异于久旱甘霖,黑暗中的一丝曙光。

    它虽然虚无缥缈,却代表了一种强大的潜在可能和一个未来的希望。

    目夷紧紧攥着那封信,眼眶微湿。

    他下令,将晋使安全送走,并将晋国公子重耳的承诺,谨慎地透露给了几位核心重臣。

    顿时,一股坚韧的希望开始在商丘高层默默流淌,坚定了他们抵抗下去的意志。

    狐偃的这步棋,在关键时刻,为宋国注入了精神的脊梁。

     与商丘的同仇敌忾相比,齐国东南反抗军大营内的气氛,却变得愈发微妙和紧张。

     田穰苴在鬼哭谷重创公子商人,声望如日中天。

    前来投奔的士卒和百姓络绎不绝,他们都冲着他“田穰苴”的名号而来。

    军中普遍流传着“唯有田将军能带我们打胜仗”、“齐国复兴系于田将军一身”的言论。

    这一切,都像一根根尖刺,扎在公子元和他的那些贵族追随者心上。

     公子元原本只想利用田穰苴的军事才能为自己夺取君位,绝不愿看到其威望超过自己,甚至威胁到自己未来的统治。

    他身边的谋士不断进言:“殿下乃公室贵胄,天命所归,岂可久居一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