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冰河上的渔火与时代的回音

关灯
过一阵子。

    后来……说污染河水,就给关了。

    ” 老人望着眼前荒凉的景象,眼神有些迷离:“那时候,这河边可热闹了,机器整天响,拉货的车来来往往。

    厂子一关,人就都散了。

    ”他顿了顿,用烟杆指了指清澈的河面,“不过,河水倒是真变清了,鱼也多了。

    你看现在,又能冬捕了。

    ” 老人的话让楚凡陷入了沉思。

    他触摸着那些冰冷粗糙的砖石,仿佛能听到一个时代轰鸣的回响与沉寂。

    发展、环境、生计、记忆……这些宏大的词汇,在这片具体的土地上,化为了眼前这触手可及的废墟与不远处冰面上丰收的渔火。

    嫩江,不仅承载着农业的循环,也见证了工业的变迁与代价。

     傍晚,楚凡带着那条鲫鱼,回到市区,找了家小饭馆请老板帮忙加工。

    当奶白色的、散发着浓郁鲜香的鱼汤端上桌时,他慢慢地喝着,感受着那份来自冰河深处的暖意。

     他再次翻开笔记本,这一次,他的笔触更加复杂: “嫩江的深沉,远超我的想象。

     它不仅有无私奉献的黑土,还有在坚冰之下慷慨馈赠的河流。

     我看到了冰镩砸下时迸发的生命力,也触摸到了废墟之上无声的时代伤痕。

     这片土地,在默默地承受、消化着一切——古驿道的沧桑、农业的厚重、工业的兴衰,最终都沉淀为它自身肌理的一部分。

     这里的人们,如同这黑土与冰河,有着强大的韧性与自我修复的能力。

    他们从土地和河流中获取,也曾为之付出代价,但始终保持着向前看的生活智慧。

     明天即将离开,奔赴哈尔滨。

    嫩江给予我的,已不仅是一碗热汤的温暖,更是一份关于生命、发展与时间的厚重思考。

    这思考,将让我的脚步更加沉稳,目光更加深邃。

    ” 窗外的嫩江市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充满了现代小城的活力。

    楚凡知道,在这片看似寻常的土地下,深埋着历史的根须与时代的层理。

    他的徒步,正像一次耐心的考古,一点点发掘着中国大地上那些被忽略的、却无比真实的故事。

     喜欢徒步记录者请大家收藏:()徒步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