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讷河行记 · 古道驿站与秋水人家

关灯
里,楚凡点了一杯本地产的黄芩茶,味道微苦,却有独特的回甘。

    同桌的一位退休老教师和他闲聊起来。

     “我们讷河啊,别看地方不大,可是‘秋水之城’。

    ”老教师不无自豪地说,“讷谟尔河,古称‘秋水’,咱们这儿产的大米,就叫‘秋水大米’,那味道,是一绝!可惜你这时候来,尝不到新米了。

    ” 老人告诉他,讷河人世代依水而居,对这条河的感情极深。

    “以前交通靠水运,生活靠渔猎,现在嘛,它成了我们的魂儿。

    夏天水大的时候,那河面浩浩荡荡的,看着心里就敞亮。

    ” 楚凡听着,慢慢品着杯中的苦茶。

    他意识到,从嫩江到讷河,虽然同属黑土地,共享着相似的历史脉络(古道、多民族),但每一处地方,都有它独一无二的精神内核。

    嫩江是黑土与枢纽的厚重,而讷河,则是秋水与古道的绵长,更添一份临水的灵秀与往来的沧桑。

     离开茶馆,楚凡在街上买了一个刚出锅的粘豆包,金黄的外皮,里面是甜糯的红豆馅,热气腾腾,驱散了沿河行走带来的寒意。

    这简单朴实的食物,与嫩江的大果子、杀猪菜一样,都是这片土地最真诚的款待。

     晚上,在旅馆的房间里,楚凡翻开笔记本。

    他画下了雨亭公园里鄂温克族的“撮罗子”,画下了古道驿站遗址的荒草土台,画下了讷谟尔河冰面上嬉戏的人影,还有那杯清苦的黄芩茶。

     他写道: “从嫩江到讷河,如同聆听同一首黑土谣曲的不同乐章。

     嫩江是铿锵的、现实的进行曲,而讷河,则是一段带着水汽与历史回响的慢板。

     这里没有嫩江粮站那般轰鸣的时代强音,却有着‘秋水’不息的生命低语。

    古道西风瘦马的意象,与眼前冰河上孩童的笑语重叠,让人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坚韧的生机。

     鄂温克的遗韵、古驿站的沧桑、秋水大米的传说……所有这些,都像那杯黄芩茶,初品微苦,细品之下,是悠长的回甘。

     我的行囊里,又添了一份关于‘水’的感悟。

    带着这份由厚重黑土与灵动秋水共同滋养的沉淀,我将继续走向下一站——五大连池,那片火山熔岩凝结的古老土地。

    ” 合上笔记本,楚凡能感觉到,自己对“徒步中国”的理解,正随着每一个脚步,在不断地深化和丰满。

    每一站,都不是孤立的点,而是被无形的文化、历史与地理脉络紧密串联起来的珍珠。

    他的旅程,正是一条发现这条隐秘项链的过程。

     喜欢徒步记录者请大家收藏:()徒步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