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时代广场的黄昏与开往鹤城的列车

关灯
在大庆的最后一天,楚凡感到一种强烈的不舍。

    这座城市的刚毅与内在的韧性深深吸引了他。

    下午,他徒步来到了市中心的时代广场。

    广场开阔,毗邻着碧波荡漾的黎明湖。

    冬日的夕阳给湖面的冰层、广场上的雕塑以及远处现代建筑的玻璃幕墙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色。

     与油田边缘那种纯粹的工业感不同,这里充满了生活气息。

    孩子们在父母的看护下嬉戏玩耍,情侣们挽着手在湖边散步,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下棋。

    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新闻和广告,现代城市的活力扑面而来。

     楚凡在湖边找了一张长椅坐下,看着眼前这幅和谐的画面。

    他很难将这份安宁与惬意,与陈师傅口中“荒甸子”、“干打垒”的艰苦岁月联系起来,也与抽油机群那冰冷律动的印象相去甚远。

    然而,这正是大庆的全貌——几代人的奋斗与牺牲,最终沉淀为今日普通人触手可及的平静生活。

    油田的贡献,不仅仅是GDP和能源,更是这座城市得以建立、发展和繁荣的基石。

     湖风吹来,带着水汽的清新,稍稍冲淡了空气中若有若无的石油味。

    他看着远处地平线上那些依然在夕阳下起伏的抽油机剪影,它们仿佛成了这幅城市生活图景的背景板,沉默,却至关重要。

     工业与生活,历史与当下,在此刻达成了完美的和解。

     他想起在纪念馆里看到的一句话:“一部大庆油田发展史,就是一部国家精神的浓缩史。

    ”此刻,他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种精神,不仅存在于过去的豪言壮语里,更融化在今天广场上每一个平凡的笑容中,体现在这座城市敢于面对转型挑战的勇气里。

     傍晚,楚凡背起行囊,走向大庆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