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关灯
小
中
大
有诗说道: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大意为:一场游戏的胜负难以预料,香火燃尽茶水也喝干了,人们还在犹豫不决。
要想知道当前局势的兴衰预兆,必须询问那些冷静旁观的人。
话说封肃一听到公差前来传唤,连忙跑出来,陪着笑脸询问情况。
公差们只顾大声嚷嚷:“快请甄老爷出来!” 封肃赶忙赔笑道:“小人姓封,不姓甄。
只有我那前女婿姓甄,但他已经离开家一两年了,不知公差大人找的是不是他?” 公差们回道:“我们不管什么‘真’、‘假’,只因奉了老爷的命令来询问。
既然他是你女婿,那你就跟我们走一趟,亲自去向老爷禀报,也免得我们四处奔波。
” 说完,不容封肃多说什么,众人推推搡搡地带着他走了。
封肃家里的人个个惊慌失措,不知这是吉是凶。
那天,大约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之间,封肃终于回来了,满脸喜悦。
大家连忙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封肃说道:“原来我们本地新上任的太爷叫贾化,是胡州人。
他以前和我女婿是朋友。
刚才他路过我们家门口,看到娇杏那丫头在买线,误以为女婿搬到这里来了。
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那位太爷听后竟然感伤地叹了口气。
他还问起了外孙女,我告诉他说看灯时走丢了。
太爷说:‘没关系,我会派公差,一定要把她找回来。
’我们聊了一会儿,他走的时候还给了我二两银子。
” 甄家的夫人听了这番话,心里免不了有些难过。
这一夜,也就这么过去了,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发生。
到了第二天,贾雨村早早地就派人送来了两封银子和四匹锦缎,作为对甄家夫人的答谢。
同时,他还给封肃寄去了一封密信,托他向甄家夫人提议,希望纳娇杏为妾。
封肃高兴得不得了,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讨好雨村,于是在女儿面前极力促成此事。
趁着夜色,仅用一顶小轿,就把娇杏送到了雨村那里。
雨村自然是欣喜若狂,不必多说,他赏给封肃一百两银子,另外还给甄家夫人送去了许多礼物,嘱咐她好好抚养女儿,等待日后寻找亲生女儿的下落。
封肃回家后,就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事情了。
下面继续说娇杏这位丫鬟,她正是当年无意间回头望向雨村的那位女子。
只因这一瞬间的回望,竟引出后续的一系列故事,这是她自己也未曾预料的奇妙缘分。
谁能想到她的命运如此顺遂,自从跟了雨村,不过一年的光景,便诞下了一个儿子;又过了半年,雨村的正妻突然因病去世,随后便将她扶为正室夫人了。
正所谓: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原来,自那年士隐赠予银两之后,雨村便于十六日启程前往京城。
到了科举考试之时,他竟异常顺利,考中了进士,并被选入外班任职,如今已升任为本府的知府。
尽管他才能出众,但难免有些贪婪苛刻的毛病;加之他倚仗自己的才学,对上司不够尊重,因此那些官员都对他心怀不满,侧目而视。
不到一年的时间,上司便抓住了一个机会,罗织罪名,上书弹劾他,指控他“天性狡诈,擅自篡改礼仪规范,表面上追求清廉正直的名声,暗地里却与凶恶之徒勾结,导致地方上事务繁多,百姓生活困苦”。
皇上闻言大怒,当即批示革去他的官职。
朝廷的革职文书一到,本府的官员们无不感到高兴。
贾雨村虽然心中充满了羞愧和怨恨,但表面上却丝毫不露怨色,依然谈笑风生,若无其事。
他交接完公务后,将历年做官积攒的财产以及家眷仆从送回了原籍,妥善安置。
然后他自己则带着一身轻松,游历天下的名胜古迹,享受自然风光。
那天,雨村偶然间再次游历到了扬州地界,得知今年的盐政官职由林如海担任。
这位林如海,姓林名海,字如海,曾是前科的探花郎,现今已升迁为兰台寺大夫。
他本是苏州人士,最近被朝廷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才一个多月。
原来,林如海的家族曾世袭列侯之位,传到如海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世了。
起初,列侯之位只封袭三代,但因当今皇上隆恩浩荡,远超前朝,特别加恩,使得如海的父亲也得以袭爵一代;到了如海这一代,他便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
林家既是显赫的官宦之家,也是文化底蕴深厚的书香门第。
只可惜林家旁支不兴旺,子孙稀少;虽有几户人家,但与如海都只是同族远亲,没有十分亲近的直系后代。
如今如海已四十岁,只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但不幸的是,那孩子在去年去世了。
尽管他有几房姬妾,却命中无子,对此也无可奈何。
现在,他只有正妻贾氏所生的一个女儿,乳名叫黛玉,刚满五岁。
夫妻二人因无子嗣,对黛玉疼爱有加,视若掌上明珠;加之黛玉聪明伶俐、清秀可人,他们便想让她读书识字,也算是对膝下无子的慰藉,聊以排解心中的孤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雨村恰巧感染了风寒,病倒在旅馆里,经过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才慢慢康复。
一来因为身体疲惫不堪,二来因为旅费即将用尽,他也正想找个合适的地方暂时安顿下来。
幸运的是,他有两个老朋友也住在这个地区。
听说盐政衙门想聘请一位家庭教师,雨村便托付给这两位朋友帮忙,设法谋取了这个职位,权且当作安身立命之所。
更巧的是,这里只有一个女学生,还有两个陪读的丫鬟。
(编者注:此段文字应该是从贾雨村视角来写,所以并未提女学生姓名,但从后文来看此学生即为林黛玉。
) 这位女学生年纪尚小,身体也非常虚弱,对她的功课要求并不严格,数量多少不限,因此贾雨村的教学工作相当轻松。
转眼间,又是一年的时光匆匆流逝,不料那女学生的母亲贾氏夫人竟因病去世。
女学生亲自侍奉汤药,守丧期间悲痛至极,之后打算离开私塾另寻出路。
然而,林如海希望女儿能在守丧期间继续学业,于是又让她留了下来。
最近,因为女学生过度悲伤,加之她本就体弱多病,引发了旧疾,因此连续多日未能去上学。
贾雨村闲居在家,感到无所事事,每当天气晴朗,饭后便外出散步消遣。
这一天,雨村偶然走到城外,打算欣赏一下乡间的自然景色。
不知不觉中,他漫步到了一个山水环绕、林木茂密、竹林幽深的地方,隐约可见一座庙宇,庙门和巷道都已倾斜破败,院墙也朽烂不堪。
庙门前有块匾额,上面写着“智通寺”三个大字,门边还有一副陈旧破损的对联,写的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大意是:在财富尚有余裕时不懂得收敛手脚,等到前方无路可走时却想回头是岸。
雨村浏览过后,心中思量:“这两句话,文字虽然浅显易懂,但含义却颇为深远。
我游历过不少名山古刹,却从未见过这样的偈语;这里面说不定隐藏着某位经历过世事沧桑的高人,何不进去一探究竟?” 想着,他便迈步走了进去,只见里面只有一个老态龙钟的和尚正在煮粥。
贾雨村见状,心中不免有些轻视。
待他向老和尚询问了几句,却发现这老和尚又聋又糊涂,牙齿掉光,说话也含糊不清,答非所问。
雨村感到有些厌烦,于是决定离开,打算去村里的酒馆喝上几杯,好增添些乡野的乐趣。
他便悠闲地步行前往。
刚迈进酒馆的门,就看见座位上有一位正在饮酒的客人站起身
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大意为:一场游戏的胜负难以预料,香火燃尽茶水也喝干了,人们还在犹豫不决。
要想知道当前局势的兴衰预兆,必须询问那些冷静旁观的人。
话说封肃一听到公差前来传唤,连忙跑出来,陪着笑脸询问情况。
公差们只顾大声嚷嚷:“快请甄老爷出来!” 封肃赶忙赔笑道:“小人姓封,不姓甄。
只有我那前女婿姓甄,但他已经离开家一两年了,不知公差大人找的是不是他?” 公差们回道:“我们不管什么‘真’、‘假’,只因奉了老爷的命令来询问。
既然他是你女婿,那你就跟我们走一趟,亲自去向老爷禀报,也免得我们四处奔波。
” 说完,不容封肃多说什么,众人推推搡搡地带着他走了。
封肃家里的人个个惊慌失措,不知这是吉是凶。
那天,大约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之间,封肃终于回来了,满脸喜悦。
大家连忙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封肃说道:“原来我们本地新上任的太爷叫贾化,是胡州人。
他以前和我女婿是朋友。
刚才他路过我们家门口,看到娇杏那丫头在买线,误以为女婿搬到这里来了。
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那位太爷听后竟然感伤地叹了口气。
他还问起了外孙女,我告诉他说看灯时走丢了。
太爷说:‘没关系,我会派公差,一定要把她找回来。
’我们聊了一会儿,他走的时候还给了我二两银子。
” 甄家的夫人听了这番话,心里免不了有些难过。
这一夜,也就这么过去了,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发生。
到了第二天,贾雨村早早地就派人送来了两封银子和四匹锦缎,作为对甄家夫人的答谢。
同时,他还给封肃寄去了一封密信,托他向甄家夫人提议,希望纳娇杏为妾。
封肃高兴得不得了,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讨好雨村,于是在女儿面前极力促成此事。
趁着夜色,仅用一顶小轿,就把娇杏送到了雨村那里。
雨村自然是欣喜若狂,不必多说,他赏给封肃一百两银子,另外还给甄家夫人送去了许多礼物,嘱咐她好好抚养女儿,等待日后寻找亲生女儿的下落。
封肃回家后,就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事情了。
下面继续说娇杏这位丫鬟,她正是当年无意间回头望向雨村的那位女子。
只因这一瞬间的回望,竟引出后续的一系列故事,这是她自己也未曾预料的奇妙缘分。
谁能想到她的命运如此顺遂,自从跟了雨村,不过一年的光景,便诞下了一个儿子;又过了半年,雨村的正妻突然因病去世,随后便将她扶为正室夫人了。
正所谓: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原来,自那年士隐赠予银两之后,雨村便于十六日启程前往京城。
到了科举考试之时,他竟异常顺利,考中了进士,并被选入外班任职,如今已升任为本府的知府。
尽管他才能出众,但难免有些贪婪苛刻的毛病;加之他倚仗自己的才学,对上司不够尊重,因此那些官员都对他心怀不满,侧目而视。
不到一年的时间,上司便抓住了一个机会,罗织罪名,上书弹劾他,指控他“天性狡诈,擅自篡改礼仪规范,表面上追求清廉正直的名声,暗地里却与凶恶之徒勾结,导致地方上事务繁多,百姓生活困苦”。
皇上闻言大怒,当即批示革去他的官职。
朝廷的革职文书一到,本府的官员们无不感到高兴。
贾雨村虽然心中充满了羞愧和怨恨,但表面上却丝毫不露怨色,依然谈笑风生,若无其事。
他交接完公务后,将历年做官积攒的财产以及家眷仆从送回了原籍,妥善安置。
然后他自己则带着一身轻松,游历天下的名胜古迹,享受自然风光。
那天,雨村偶然间再次游历到了扬州地界,得知今年的盐政官职由林如海担任。
这位林如海,姓林名海,字如海,曾是前科的探花郎,现今已升迁为兰台寺大夫。
他本是苏州人士,最近被朝廷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才一个多月。
原来,林如海的家族曾世袭列侯之位,传到如海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世了。
起初,列侯之位只封袭三代,但因当今皇上隆恩浩荡,远超前朝,特别加恩,使得如海的父亲也得以袭爵一代;到了如海这一代,他便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
林家既是显赫的官宦之家,也是文化底蕴深厚的书香门第。
只可惜林家旁支不兴旺,子孙稀少;虽有几户人家,但与如海都只是同族远亲,没有十分亲近的直系后代。
如今如海已四十岁,只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但不幸的是,那孩子在去年去世了。
尽管他有几房姬妾,却命中无子,对此也无可奈何。
现在,他只有正妻贾氏所生的一个女儿,乳名叫黛玉,刚满五岁。
夫妻二人因无子嗣,对黛玉疼爱有加,视若掌上明珠;加之黛玉聪明伶俐、清秀可人,他们便想让她读书识字,也算是对膝下无子的慰藉,聊以排解心中的孤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雨村恰巧感染了风寒,病倒在旅馆里,经过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才慢慢康复。
一来因为身体疲惫不堪,二来因为旅费即将用尽,他也正想找个合适的地方暂时安顿下来。
幸运的是,他有两个老朋友也住在这个地区。
听说盐政衙门想聘请一位家庭教师,雨村便托付给这两位朋友帮忙,设法谋取了这个职位,权且当作安身立命之所。
更巧的是,这里只有一个女学生,还有两个陪读的丫鬟。
(编者注:此段文字应该是从贾雨村视角来写,所以并未提女学生姓名,但从后文来看此学生即为林黛玉。
) 这位女学生年纪尚小,身体也非常虚弱,对她的功课要求并不严格,数量多少不限,因此贾雨村的教学工作相当轻松。
转眼间,又是一年的时光匆匆流逝,不料那女学生的母亲贾氏夫人竟因病去世。
女学生亲自侍奉汤药,守丧期间悲痛至极,之后打算离开私塾另寻出路。
然而,林如海希望女儿能在守丧期间继续学业,于是又让她留了下来。
最近,因为女学生过度悲伤,加之她本就体弱多病,引发了旧疾,因此连续多日未能去上学。
贾雨村闲居在家,感到无所事事,每当天气晴朗,饭后便外出散步消遣。
这一天,雨村偶然走到城外,打算欣赏一下乡间的自然景色。
不知不觉中,他漫步到了一个山水环绕、林木茂密、竹林幽深的地方,隐约可见一座庙宇,庙门和巷道都已倾斜破败,院墙也朽烂不堪。
庙门前有块匾额,上面写着“智通寺”三个大字,门边还有一副陈旧破损的对联,写的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大意是:在财富尚有余裕时不懂得收敛手脚,等到前方无路可走时却想回头是岸。
雨村浏览过后,心中思量:“这两句话,文字虽然浅显易懂,但含义却颇为深远。
我游历过不少名山古刹,却从未见过这样的偈语;这里面说不定隐藏着某位经历过世事沧桑的高人,何不进去一探究竟?” 想着,他便迈步走了进去,只见里面只有一个老态龙钟的和尚正在煮粥。
贾雨村见状,心中不免有些轻视。
待他向老和尚询问了几句,却发现这老和尚又聋又糊涂,牙齿掉光,说话也含糊不清,答非所问。
雨村感到有些厌烦,于是决定离开,打算去村里的酒馆喝上几杯,好增添些乡野的乐趣。
他便悠闲地步行前往。
刚迈进酒馆的门,就看见座位上有一位正在饮酒的客人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