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陋巷逢旧雨

关灯
,又见小弟我尚有几分歪才,读得几本书,便硬赶着我来这汴京撞撞这龙虎榜了!所幸一路北上风霜,书倒还没丢下,嘿嘿。

    ” 他话语风趣坦诚,毫不避讳家世商贾,更将“逼考”一事说得无奈又带几分自嘲,透着一股子令人忍俊不禁的乐天派气质。

     崔?听他是金陵富商之子,又如此坦诚直率,心中戒备去了几分,嘴角也微微牵起一丝笑意。

    科场路上,三教九流皆有,如此性情豁达的,倒不多见。

     “崔兄可莫要因小弟商贾出身便嫌弃啊!”陶承良见崔?神情缓和,立刻打蛇随棍上,圆脸上笑意更浓,凑近了些热络道:“方才见兄台那般沉静风骨,视宵小如无物,遇权贵而不惊!小弟我是真心钦佩!尤其是后来那位女大人救场,兄台那躬身一揖,真真儿是……君子风范!这朋友,我陶子安是交定了!”他说着,又从自己碗里捞起两块厚厚的羊肉,不由分说地夹到崔?仅剩半碗素羹的汤碗里,“来!崔兄!今日有缘同桌同汤同御风雪之险!我敬你一碗!”说罢,他端起自己那碗尚温的羊汤,当真有模有样地做出了“敬酒”的姿态。

     崔?看着碗里突然多出的厚肉,再看看对面那张因兴奋而微微泛红、眼神真诚明亮的圆脸,心中某处冰封的角落似乎被这暖融融的热情悄然融化。

    在这人情冷暖、步步惊心的帝都,一份萍水相逢却不掺杂质的赤诚,尤为珍贵。

     他不再推拒,也举起自己的粗陶碗,与陶承良的碗沿轻轻一碰,脸上露出真切的笑意:“陶兄盛情,皓月愧领了。

    若蒙不弃,自当结交。

    皓月初来乍到,也幸得有朋自远方来。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好!痛快!”陶承良一口饮尽碗中热汤,脸上笑容简直要开出花来,仿佛得了天大的便宜,“崔兄爽快人!这才对嘛!出门在外靠朋友!小弟虽不才,但在汴京城里,人脉还算有些,钱粮也还算宽裕。

    崔兄日后若有为难之处,无论是笔墨纸砚还是盘缠拮据,尽管开口!只要小弟能做到的,绝不推脱!你就报我陶子安的名号,管用!” 他拍着胸脯保证,话语间透着商贾之家特有的爽利与资源底气。

    他又想起什么,笑眯眯地从怀里变戏法似的掏出一个油纸包,打开后竟是半只色泽金黄、油光发亮的金陵烤鸡!他撕下一条肥嫩的鸡腿塞给崔?:“来来来,别光喝汤!尝尝我们金陵的烤鸡,香着呢!跟这羊汤绝配!”那份热情,几乎要将人融化。

     崔?看着被塞到手中的鸡腿,又看看陶承良期待的眼神,终是没有推却,轻轻咬了一口。

    鸡肉酥香嫩滑,肥而不腻,确实别有风味。

    两人就这样,在大雪初歇、冷风依旧刺骨的州桥简陋羊汤摊子上,就着这碗热汤、半只烤鸡和粗硬胡饼,聊起了金陵风物、襄阳人情、科场趣闻、南北见闻。

    陶承良妙语连珠,话语风趣,常常逗得崔?也忍俊不禁,暂忘了州桥泼皮的阴霾与李府深宅的纠葛,仿佛连空气都鲜活温暖起来。

     直至日头西斜,暮色渐浓,羊汤摊前灯笼次第亮起。

     陶承良摸着滚圆的肚子,满足地叹道:“雪后初晴,一碗热汤结交新友,当真快哉!崔兄,今日小弟需去南薰门外的‘云来客栈’寻个落脚处,已托人定了上房。

    不知兄台在何处下榻?” 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