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孤身一人的论证

关灯
而言,可能是毁灭性的。

     “李工,数据就在这里,分析方法是透明的。

    ”陈醒指了指屏幕,“我提交的每一份报告,都明确标注了不确定性和各种可能性。

    我们没有夸大任何东西,只是在陈述基于数据的、客观的分析结果。

    ” “我知道,我知道你是最严谨的。

    ”李振国叹了口气,“但有时候,不是你说谨慎,别人就会用谨慎的眼光来看的。

    现在外面已经有风言风语,说我们‘曦和’项目为了争取下一期经费,在‘制造’大新闻。

    甚至……还有人说你,”他顿了顿,有些难以启齿,“说你太年轻,急于求成,想靠一个惊世骇俗的发现一举成名。

    ” 陈醒的嘴角微微牵动了一下,露出一丝苦涩的笑意。

    他预料到会有质疑,却没想到会以如此恶意揣测的形式出现。

    但他并没有动怒,只是平静地问:“那么,李工,您相信我是那样的人吗?” 李振国愣了一下,看着陈醒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睛,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我跟你共事这么久,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你要是那种人,早就不知道发多少篇哗众取宠的论文了。

    我只是……只是担心你。

    这条路,如果最后走不通,你会承受很大的压力。

    ” “谢谢。

    ”陈醒真诚地道谢,“但如果因为担心压力就放弃追寻数据揭示的可能性,那也不是我了。

    这条路能不能走通,只有走下去才知道。

    ” 送走李振国,陈醒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立。

    项目组内部,支持他进一步深入调查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人持观望甚至怀疑态度。

    外界,未经验证的传言已经开始扭曲他的动机和人格。

     他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形的包围圈中,四周是弥漫的迷雾和窃窃私语,只有眼前屏幕上的数据和那条越来越清晰的周期律,是他唯一可以依靠的盟友。

     他没有时间沮丧,也没有精力去辩解。

    他深知,在这种境地下,唯一能打破僵局、证明自己的,只有更坚实、更无可辩驳的证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将自己彻底埋入了工作的深渊。

     主控室成了他的堡垒,代码和分析软件是他的武器。

    他开始尝试构建一个简单的物理模型,来拟合这六个信号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时间周期。

    这是一个极其困难的逆向工程,已知条件太少,未知参数太多。

    他假设了多种可能性:一个围绕不可见天体运行的、周期性释放特殊辐射的“信使”?一种与宇宙大尺度结构(如超星系团周期)共振的未知场?甚至是某种维度振荡在特定能级上的投影? 每一个模型都需要大量的计算和调试。

    他往往为了一个参数的细微调整,耗费一整天的机时,得到的却往往是拟合优度低得可怜的结果。

     挫折是家常便饭。

    很多时候,他感觉自己像是在用一根羽毛去撬动一座大山,进展微乎其微,希望渺茫。

     与此同时,他坚持运行的实时监测脚本,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再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