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入基地:钢铁与未知

关灯
直升机旋翼卷起的狂风与轰鸣声,在舱门关闭后,被彻底隔绝。

    一种近乎真空的寂静包裹上来,让陈醒的耳膜微微发胀。

    他跟随那名神情冷峻、代号“山鹰”的协调员,踏上了“龙吟阁”基地的土地。

     第一印象是冷。

    并非仅仅源于昆仑山脉海拔数千米的严寒,更是一种由钢铁、混凝土和绝对秩序共同营造出的、沁入骨髓的冷峻。

    空气稀薄而纯净,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冰刃般的清晰感,却也提醒着人体在此地维持机能所需付出的额外努力。

     基地并非他想象中的单一建筑,而是一片巧妙地依偎在山谷褶皱中的低矮建筑群,外表大多呈现出与周围岩壁无异的灰褐色,线条硬朗,几乎没有窗户,如同从山体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巨型甲壳类生物。

    若非“山鹰”指引,常人即使从空中掠过,也难以从这片广袤的荒芜中辨别出这些人工造物。

     没有欢迎仪式,没有冗长的介绍。

    “山鹰”的步伐很快,带着一种军人特有的精准与效率。

    陈醒和苏青竹紧随其后,穿过一道又一道看似普通、实则布满了隐藏传感器和防御节点的关卡。

    身份验证无处不在——虹膜、指纹、声纹,甚至还有一道短暂的、令人皮肤微微刺痛的生物场扫描。

    每一道门的开启,都伴随着低沉的气密声,仿佛在身后将一个个世界隔绝开来。

     他们进入了一座主体山丘的基部,一扇厚度堪比银行金库、泛着冷硬金属光泽的巨门无声地滑开。

    门后的景象,让即使已有心理准备的陈醒,也不由得心神一震。

     那是一个将整座山腹掏空而成的巨大穹隆空间。

     高度至少超过五十米,穹顶之上投射下柔和而均匀的人造天光,模拟着外界的自然光照,甚至能隐约看到流动的云影,足以以假乱真,有效地缓解了地下空间的封闭压抑感。

    空间的规模远超锦屏地下实验室,与其说是实验室,不如说是一座埋藏于山脉之下的未来之城。

     他的正前方,是“燧人氏”计划的计算神经中枢——一个占据整面墙壁、由成千上万个闪烁着蓝色、绿色指示灯的机柜组成的庞然大物。

    低沉的、如同巨兽呼吸般的散热嗡鸣是这里永恒的背景音。

    技术人员穿着防静电服,沉默地在机柜间的通道穿梭,监控着数据的洪流。

     右侧,则是一排排采用高强度玻璃隔断的实验室。

    透过玻璃,陈醒能看到里面摆放着许多他从未见过、甚至无法猜测其用途的尖端仪器:有产生稳定强磁场的环形装置,有布局复杂、闪烁着微光的激光干涉阵列,有封闭的、内部似乎模拟着特殊环境的生态舱,甚至还有一个区域正在组装巨大的机械臂,其精密度远超工业标准。

    这里汇聚的科技水平,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