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深夜的独自演算

关灯
对应着某种数学上的“不变性”或“约束条件”。

     他尝试了多种描述复杂系统稳定性的数学工具,从李雅普诺夫指数到信息熵,但都无法完美贴合。

    工作站的风扇因为他长时间的高负荷运算而发出吃力的嗡鸣,屏幕上的公式密密麻麻,却仿佛一团乱麻。

     疲惫和frustration(挫败感)几乎要将他淹没。

    他瘫在椅子上,闭上干涩的双眼,几乎要放弃今晚的攻坚。

    就在这时,他脑海中莫名地回响起大学时一位数学系老教授,在讲授一门冷门的《符号动力学》选修课时说过的一段话: “……同学们,不要总是迷恋连续的、光滑的函数。

    很多时候,尤其是在描述信息产生、编码和传输时,离散的、基于规则的状态切换,反而能抓住更深层的本质。

    图灵机靠的是什么?不是微积分,是一套简单的规则在离散磁带上的迭代……” 离散……规则……迭代……状态切换…… 这几个词,如同钥匙般,瞬间插入了陈醒脑中那把锈死的锁! 他猛地坐直身体,眼中爆发出骇人的精光!之前的他,一直试图用连续的场、平滑的变换来描述“能量图谱”的生成,这或许从一开始就错了! 龙纹仪的指令集是离散的!(“源点”、“定向”、“汇聚”…) “万法之源”中记载的祭祀参数是离散的!(特定牺牲、特定时辰、特定方位…) 甚至,“灵子信号”的出现本身,也是一个离散的“是/否”事件! 他为什么要执着于连续数学?!也许整个“能量图谱”的刻写过程,根本就是一个在底层能量架构这个巨大的“细胞自动机”或“离散格点空间”上,按照特定规则进行的、离散的状态更新过程! 这个想法让他浑身汗毛倒竖!他立刻推翻了自己之前的大部分推导,转而开始构建一个全新的、基于离散数学和计算理论的模型框架。

     他将底层能量架构设想为一个高维的、拥有大量微观自由度的离散格点系统,每个格点可以处于有限的几种基本状态之一。

    龙纹仪的作用,以及输入的能量和“指令集”,则相当于一套作用于这个格点系统的、特定的“更新规则”!这套规则会在架构上划定一个“作用域”,并按照指令的指引,驱动域内格点状态发生一系列连锁的、离散的跃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这套规则执行完毕后,在整个架构的层面,就会形成一个特定的、稳定的“宏观图案”——这就是“能量图谱”!而这个宏观图案的存在,本身就会引发出可被探测的“灵子”共振信号!不同的规则(指令组合),自然会产生不同的宏观图案,从而诱导出不同的信号特征! “稳定性”问题也迎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