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破冰:有限的模拟许可

关灯
古印度河文书的发现,如同在僵持的天平上投下了一枚至关重要的砝码。

    陈醒和苏青竹没有片刻耽搁,立即投入了高强度的工作中,将离散模型、龙纹仪能量流“车辙”、龟甲元素证据、“万法之源”记载以及这份跨文明印证,整合成一份结构严谨、论证层层递进的内部报告——《关于“能量图谱假说”的多源证据集成与初步理论框架说明》。

     这份报告摒弃了之前回应质疑时的防守姿态,转而以一种沉稳而自信的攻势,系统地展示了他们研究路径的内在逻辑与强大潜力。

    报告的最后,他们并未提出激进的实验要求,而是审慎地请求:“基于上述集成证据与理论框架,申请动用基地中级计算资源,进行一次有限规模的、基于离散模型的‘能量图谱’生成动力学模拟,以验证理论预测与已观测信号特征的吻合度,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更精确的方向指引。

    ” 报告通过加密渠道,直接呈送给了科学顾问钱老。

     报告送抵后的四十八小时,是另一种形式的煎熬。

    陈醒和苏青竹表面上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被允许”的数据挖掘工作,但内心的弦都绷得紧紧的。

    他们知道,这份报告是他们目前能打出的最强有力的牌。

    成败在此一举。

     第三天上午,钱老的秘书发来通知,请陈醒、苏青竹,以及高能实验组负责人周立坤教授,到小会议室进行“非正式讨论”。

     会议室内,气氛微妙。

    钱老坐在主位,面前摊开着那份厚厚的报告副本,神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周立坤坐在一侧,面色沉凝,目光在陈醒和苏青竹身上扫过时,带着明显的审视与不以为然。

     “陈博士,苏博士,”钱老开门见山,指尖点了点报告,“你们这份报告,内容很……丰富。

    尤其是关于古印度河文明的发现,很有启发性。

    ”他的语气听不出褒贬。

     “谢谢钱老。

    ”陈醒稳住心神,准备应对接下来的质询。

     果然,周立坤率先发难:“陈博士,苏博士,我承认你们搜集了不少……有趣的线索。

    但是,将不同文明、不同载体、甚至不同性质的信息(比如物质证据和抽象符号)强行关联,构建一个如此宏大的假说,这是否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