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能量回路的自组织现象

关灯
在该区域表示“能量导引”的复合符文所预测的路径,高度吻合! “自组织!是能量回路的自组织现象!”陈醒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变形,他立刻呼叫了苏青竹。

     苏青竹赶来,看到那动态演化的流场图,以及最终稳定下来的、与符文预测吻合的能量回路,也陷入了巨大的震撼之中。

    她迅速调出对应的甲骨文记载,指着一段描述祭祀中“气”的运行的话:“看这里,‘其气初涣,既而循纹,终归于壑’。

    以前我们不明白‘循纹’是何意,现在看来,很可能就是在描述这种能量在器物纹路上自发组织、形成稳定回路的现象!” 这一发现的含义极其深远: 它证实了“能量符文”模型的深层正确性。

    符文不仅仅是描述性的符号,更是对底层物理规律的抽象表征。

    它们预测的路径,是能量在特定条件下最可能自发形成的“优选通道”。

     它揭示了龙纹仪工作的核心机制。

    龙纹仪并非一个简单的、被动接受能量并发射的“天线”,而是一个引导和触发能量自组织过程的“催化器”或“拓扑模板”。

    它的几何结构,限定了能量自组织可能发生的“相空间”,而能量注入和符文指令,则提供了触发特定组织模式的“初始条件”。

     它将“能量图谱”的生成,从“刻写”比喻提升到了“引导自组织”的更高层面。

    这更像是在引导一个复杂的物理系统,从其无数可能的状态中,演化并稳定在某个特定的、有用的状态(即所需的“能量图谱”)。

     “这解释了为什么龙纹仪需要如此复杂的结构,为什么指令集需要如此精确!”陈醒兴奋地阐述着,“因为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强迫’能量做什么,而是为了‘引导’能量自身,在底层架构上,通过自组织,形成我们需要的模式!这是一种更为高效、也更为本质的能量操控方式!” 苏青竹补充道:“这也呼应了印度河文书中,那个中心图案周围描绘的‘连接’图释。

    可能不仅仅是操作者与器物的连接,更是象征着能量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