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风起暗礁,医坛将倾

关灯
包,分给常来的老病号。

     那您呢?程高急了。

     涪翁摸出斗笠扣在头上,渔袍的褶皱在夜风里翻卷:我去会会吴县尊的卯时三刻 晨雾未散时,涪江滩的早市已热闹起来。

     程高在老槐树下支起蓝布棚,针囊挂在树杈上,在晨风中晃出细碎的光。

     他刚摆好药箱,就有提着竹篮的妇人围过来:程小先生,我家娃夜里咳得厉害,能扎两针不? 程高的手在针囊上悬了悬,想起昨日涪翁教的肺俞穴进针要慢,指尖稳稳捏住一枚青针,婶子,让娃趴在您腿上。

     另一边,涪翁的斗笠出现在鱼摊旁。

     他蹲下身翻捡鲫鱼,卖鱼的张老汉忙不迭地挑最肥的:涪翁您拿,算我送的——前日我家那口子心口疼,您扎的那两针,到现在都没犯! 鱼钱得给。

    涪翁摸出几文钱放在鱼篓里,转身时瞥见街角的青布幔子——那是吴县尊的官轿,四个衙役分立左右,腰里的铁尺在晨光下泛着冷光。

     他的脚步顿了顿,随即走向集市中央的老戏台。

     那里围了一圈人,中间躺着个白发老汉,双腿像两段枯木似的瘫在地上。

     张大爷这腿,瘫了三个月了。

    卖糖葫芦的老李头叹气,太医院的大夫说没治,只能躺着。

     涪翁摘下斗笠,露出灰白的发顶。

     人群里有人喊:是涪翁!立刻让出条道来。

     他蹲在老汉身边,指腹搭在老汉的足三里穴上,能摸到极弱的脉动。

     程高,取赤针。

    他头也不回地说。

     程高的手在针囊里一紧。

     赤针是医道小成才能用的,针下似赤焰灼邪——他昨日才见先生用过一次。

     他取出那枚针尾刻着火焰纹的银针,快步递过去。

     涪翁接过针,在火上烤了烤,针尖在老汉的环跳穴停了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围观的人屏住呼吸,连卖鱼的吆喝声都低了下去。

     银针入肉三寸时,老汉突然哼了一声,右腿竟微微抽搐起来。

     第二针,委中。

    涪翁的声音像敲在青石板上的石子,清冽有力。

     第二针刺入时,老汉的左腿动了。

     第三针阳陵泉下去,他突然抓着旁边人的手喊:有知觉了! 我觉着腿肚子发热! 神医!不知谁喊了一嗓子,人群炸开了。

     卖菜的扔下竹筐,卖糖葫芦的抛了草把子,都往戏台前挤。

     程高的蓝布棚被挤得东倒西歪,可他望着老汉颤巍巍扶着戏台柱子站起来,眼眶热得发疼——这是他第一次见先生用赤针,原来真的能治疑难杂症。

     吴县尊的官轿就在这时挤了进来。

     他穿着青绸官服,脸上堆着笑,可眼底发虚:涪翁,本县奉洛阳令,查你...查你聚众私教。

     聚众?涪翁把赤针收进针囊,抬头时眼里像淬了冰,这满街的百姓,哪个不是来瞧病的? 难不成县尊觉得,治病救人也算? 人群里有人喊:县太爷这是要断我们的活路!张大爷能站起来,全靠涪翁!声音像滚石下山,越聚越响。

     吴县尊的额头沁出细汗。

     他瞥见涪翁腰间的针囊,突然拔高声音:你私